“珍珠之都”
遭遇环保冲击波
“珍珠养殖有一定周期,8个月内限期全部拆除,如果找不到替代水域,企业损失会极其惨重”
分散在这些省份的人工养殖珍珠,绝大部分都流向了浙江一个县级市,诸暨。更确切地说,是诸暨一个叫山下湖的小镇。
浙江有个很有特点的经济现象叫“小镇经济”,一个镇主要做一个产业,而且一做往往就能做成“垄断”地位。山下湖镇以珍珠产业闻名于世。
![]() 诸暨本来也不出产珍珠。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江苏的养珠人到诸暨来找产珍珠的河蚌,负责给他们引路的山下湖人,成了当地*早养殖珍珠的人。靠着这种“无中生有”的商业头脑和开拓精神,山下湖人把珍珠做成了大产业,并把产业链延伸到*多个省份。
目前,山下湖镇已成为中国**的淡水珍珠养殖加工贸易中心。每年珍珠产值超过百亿,全镇近三分之二人口从事珍珠行业,是名副其实的“珍珠之都”。
因为山下湖,珍珠也成了诸暨的一张名片。据浙江省珍珠产业协会统计,诸暨市的珍珠产量占*八成以上,全世界七成以上。诸暨企业控制的淡水珍珠养殖面积约30万亩,遍布*五大淡水湖区域。值得一提的是,这30万亩养殖水面,在本地的不足万亩。
因此,其他省份发出的环保“逐客令”,不可避免会对诸暨财政收入造成影响。虽然是企业行为,但当地官员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充当“救火队员”。
“珍珠养殖有一定周期,8个月内限期全部拆除,如果找不到替代水域,企业损失会极其惨重。”一位去年远赴湖北帮助企业协调的诸暨干部坦言,“政府出面协商,能争取一点时间就争取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