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喜事多,泉州很多黄金珠宝钻饰店又迈向旺季。*近,一些金银珠宝店,常挂着打折、特价旗号,吸引顾客消费。与之对应的是,近年来关于珠宝*饰的投诉也日益增多,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等成为主要的问题。
珠宝销售套路深
近日,在鲤城区有一家珠宝店四处分发广告单,广告单上称*克黄金*饰258元,比市面上的价格便宜很多,可有客人买完后觉得一点也不便宜。
泉州市金银珠宝协会接到投诉后,派人到现场调查发现,这比当天上海黄金交易所公布的原料价275.35元/克,还便宜17.35元/克,没有商家会做亏本生意。核查后发现,该店家其实是把*克亏的17.35元,分摊到整件*饰中,实际售价是316元/克。因此,店家宣称*克258元,只是吸引消费者眼球,诱惑消费者金店消费,消费者并未得到优惠。
此外,广告单上该店家宣传单还宣称,珠宝买满1000元,赠送500元珠宝*饰。泉州市金银珠宝协会认为,其无法确定赠送珠宝的真实价值,因为珠宝*饰的质量和价格,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些信息是不对称的。经过工商、物价部门的协调处理,这家珠宝店表示不再分发类似的广告。
此外,不少泉州市民喜欢到外面旅游,并在当地购买一些珠宝*饰等。据业界人士透露,其中有不少低劣甚至是假冒的产品,不少消费者佩戴几年都没有发现。泉州市金银珠宝协会会长王雪映介绍说,在和朋友在一起喝茶时,几次发现朋友花高价从外地买来并佩戴的钻石珠宝,却是假的,或以次充好。王雪映建议,到外地旅游,特别是国外,一旦买到了不好的珠宝,维权就比较麻烦,建议消费者谨慎购买,或者选择到熟悉、可靠的地方去买。
购买时要“多个心眼”
在目前市场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的情况下,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珠宝时要“多长个心眼”。王雪映建议,消费者在购买自己钟爱的珠宝*饰之前,**能掌握一些珠宝的简单常识。
福建省物价局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到信誉佳的珠宝商店选购宝玉石产品,不要轻信经营者的介绍,同时要货比三家、理性消费。此外,消费者应当及时索取发票等有效购物凭证,并查验凭证上的商品名称、规格、等级、数量、价格等信息,一旦出现消费纠纷,可以据此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当然,市场的净化也离不开相关监管部门的持续监督。上月,福建省物价局局长林作明率团,在泉州市物价局局长施国宾等陪同下,到泉州市金银珠宝协会调研,检查指导该协会开展物价争议调解工作。记者了解到,泉州市金银珠宝协会自2014年12月被泉州市物价局授予“价格争议调解工作站”牌匾以来,积极发挥行业协会调解价格纠纷的职能作用,引导近200家会员企业遵循商业道德准则,依法诚信经营,维护消费者正当权益,并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成功调解了数起价格纠纷案件。
王雪映告诉记者,价格争议调解工作站开展工作以来,对于促进金银珠宝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深受协会会员企业的好评。今后协会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积极发挥物价争议调解作用,建立台账,多与物价部门沟通和联系,接受定期随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