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闻】想买“籽料”和田玉 没万元别想有真货

2015-05-24 22:32 作者:匿名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

【导读】国际珠宝今日新闻近日,广州日报与广东华友拍卖行有限公司共同推出广州日报理财大讲堂之珠宝专场活动,主题为“珠宝玉石的鉴赏、收藏与投资”。读者与广东省地质科研所珠宝玉石鉴定中心主任项贤彪老师、广东省拍卖业协会副会长林朝晖女士分享:时下应避免买到哪些假货与低档珠宝等收藏知识。

 
 
  玛瑙,中低档品种收藏价值不大
 
  现场活动中,诸多广州日报读者、粉丝拿着各类家藏珠宝前来鉴定与学习,但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如玉髓、阿富汗玉、黄龙玉、合成宝石等,在项贤彪老师等专业人士来看,收藏价值有限,增值空间也有限。
 
  项老师提醒大家:“收藏级宝石*先必须是天然珠宝,需要同时具备美观、耐久、稀有三个特点。美观不仅是颜色浓艳,而且要有一定的透明度;而耐久性,指代的是,莫氏硬度一定要大于6。而后一个条件,很多市面上流行的宝石、软玉并没有达到,收藏价值就大打折扣了。”为此,他不建议投资者、收藏爱好者盲目跟风追捧流行的宝石。
 
  在大讲堂现场诸多专家均公认:2014~2015年,珠宝业内*受追捧的宝石是玛瑙,价格相对低廉。林朝晖女士提示:玛瑙中的**品种,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比如说南红玛瑙,古时候曾经被用作官员的朝珠制作工艺。但由于玛瑙的整体稀缺性不强,多数中低档品种的收藏价值不大。
 
  **和田玉并非都是新疆料
 
  对于比较有收藏价值的珠宝大类,大讲堂专家们也提醒投资者:有“三五九等”之分。比如和田玉,市场上总是推崇中国“新疆料”,实际上并非所有新疆料都是**产品,也不是所有新疆产的,都能达到和田玉级别。
 
  目前的广东市场上,90%的和田玉产自俄罗斯;为了提升俄罗斯玉石的*,部分商家着力在雕件上保留“包皮”,声称其是“籽料”(河水冲刷的产物)。但实际上,俄罗斯产的和田玉天然具有黄褐色的风化色带,并非“籽料”特有的“包皮”。项贤彪老师表示:“内地市场中,无论成品半成品,但凡籽料,价格不可能在1万元之下。开价低于这个价格,不可能是籽料。”
 
  现场举办了免费珠宝鉴定活动。读者拿来的家藏“瑰宝”中,旅游所购珠宝的数量较很多;但也恰恰正是这些旅游产品,假货、“货不对板”的情况,占比十之七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珠宝网无关。国际珠宝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国际珠宝网工作人员删除。

    国际珠宝网客服:0755-25911511

    国际珠宝网
    微信公众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网络110报警服务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513号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授予《可信网站示范单位》
    消息
    官方客服
    反馈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