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合格再曝掺假 看行业监管乱象

1970-01-01 08:00 作者:kf4 文章来源: 点击:

        现在很多珠宝商从上海黄金交易所采购了黄金原料之后,都委托第三方加工或代工,加工成半成品、成品之后再次送到**或地区权威检测部门监测,*终送到终端门店销售。央视曝光的百泰、周大生都是此类型的珠宝企业。
 


        那“含铱金”又是如何能通过权威检测部门的监测的呢?检测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一般的检测方式有三种:一种无损检测方法是光谱分析仪,这种设备可以分析黄金以及其中常见的铜、银、锌等杂质。不过,这种检测方法有个缺点,它没法保证黄金内部也是同样的成色。还有一种叫“火试金法”的检测方法可以精确测定出黄金的成色,但这种方法必须将黄金全部熔化。

        不熔化就可能检测不出内部是否含有铱。这样一来,含铱金就很有可能堂而皇之的通过了质检走向了流通的柜台。由此看来,315晚会上本就带有检验证签的百泰、周大生产品又被北京国检测出千足金不纯,又将置相关检测部门于何地?

        而事实上,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的标准和行业现状有一定的差距,需要相关部门牵头制定统一标准。如六福珠宝钻石被诉重量不够一事见报后,3月4日,该公司总部工作人员表示,该公司出具的鉴定信息都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而济南市质监局则是保留小数点后第3位。“每个秤都不一样,0.004克的误差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钻石是符合**标准的达标产品。”3月5日,***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作人员对六福珠宝的说法表示认可。

        国际的黄金标准,和我们国内的黄金标准就有一定的差距。对此业内人士积极呼吁将**标准做进一步的规范,包括黄金从业人员操作指南、黄金*饰的标识、票据等。只有从生产到销售都规范到细节,行业才能更加“有法可依”。

        目前关于黄金掺铱事件尚未得出明确结果,我们无需草草下结论,但相关检测部门的监管,对于产品质量的重要意义却是不容置疑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珠宝网无关。国际珠宝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国际珠宝网工作人员删除。

    国际珠宝网客服:0755-25911511

    国际珠宝网
    微信公众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网络110报警服务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513号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授予《可信网站示范单位》
    消息
    官方客服
    反馈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