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立:推出著有《中国民间银器》一书

1970-01-01 08:00 作者:kf4 文章来源: 点击:

        1936年生于洛阳。收集中国古代银器,兼藏古玩、古玉、天然奇石等。1993年创建中国**民间银器文化研究机构。著有《中国民间银器》一书。

        从实用的餐饮器皿,到妇女儿童的饰品;从战国至新中国成立前,1356件种类齐全、内容丰富的银器制品曾在故宫展出,引起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而他们的主人是今年76岁的银器收藏大家周建立。

        周建立说,自己在旧社会度过了13年。7岁前戴过胸前项圈、银锁、手镯、脚镯、裤铃、鞋铃等大小不一的银饰品。记得有一次父母让戴一顶镶有许多银饰品的大风帽,沉得很,自己哭着不戴。爷爷奶奶说,不戴不行,它能驱邪降福,保佑平安。此情此景,老周至今记忆犹新。
 


        1978年的**,他路过老城一家加工*饰的店铺,见到有个老人拿着个银杯,要给其女儿做银手镯。银杯上盘着两条龙,非常精美。然而,银匠一锤下去,银杯就碎了。他当时很心疼:老祖宗的东西就这样毁了。从那时起,他萌生了研究民间银饰文化的念头,收集、研究银器。

        入了这个门才知道民间银器的博大精深,然而,周建立跑遍了*各地的图书馆、博物馆,寻访与银器收藏相关的资料,却发现,*没有一家博物馆搞银器收藏,更没有一本专门介绍银器收藏的书。这意味着他的探索是一段没有“路标”的旅程。

        他从民间入手,四处拜师学艺。当地西小屯村有个叫李天召的老银匠,当时年已八旬,周建立经常跑过去向老人请教;洛阳北关有位叫寇才顺的老先生,其祖辈一百多年来一直从事金银器的制造和销售,他也专门登门请教鉴别知识。

        三十年匆匆而过,周建立跑遍大江南北,集得上、中品银器约3000件(套)。并在上世纪90年代完成了*本关于民间银器收藏的专著《中国民间银器》,涵盖了上自战国、唐宋,下及明清、民国近3000年银器沿革的面貌。这本书收入银器图片858幅,全部源于周建立的收藏,镂空、缠丝、錾刻、烤蓝等工艺一一呈现。小到不足1克的钟铃,大到54件的套装帽饰,从错银带钩到大烟枪,从文房四宝到居家日用品,应有尽有。

        银器文化是民风、民俗的具体体现。老周在四处寻觅、收藏银器的同时,潜心研究银器中透出的民风、民俗。每一件精美的银器,他都能讲出一种风俗、一段故事。让他遗憾的是,现代人对散落在民间的历代银器,没有足够的认识。不少人把**多年的“老古董”拿出来,重新回炉,制成现在流行的手镯、耳环、戒指等。一些珍贵、精美的银器从此消失。

        周建立说,先人制作的银器意境深远。在上面有看不完的景色、读不尽的文章、解不透的哲理,那山中树、林中鸟、水中月、人中花,象征吉祥,寄托思念,人间情感尽在其中。

        目前,周建立已经写出了《中国民间银器》《论中国民间银器文化》等十多万字的专著。他多次对朋友们说:“河南是我的故乡,也是银器的故乡,我希望通过努力让银器这个**文化之花开在中原,香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珠宝网无关。国际珠宝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国际珠宝网工作人员删除。

    国际珠宝网客服:0755-25911511

    国际珠宝网
    微信公众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网络110报警服务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513号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授予《可信网站示范单位》
    消息
    官方客服
    反馈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