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行到底
董廷安的珠宝事业是从一家小店开始的。董将那家小金店取名为“金皇冠”,“这个店名一直沿用了下来。”由于家境贫困,董高中毕业后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为了养活一家6口,他卖服装、开餐馆、贩钢材,成了那个年代时兴的“倒爷”。1985年,经济有点基础之后,董便在孝感开了家金银珠宝店。“刚开始店很小,经营面积只有50平米。当时市场需求特别小,经营意识也较模糊。但从那时候开始,就开始注重*经营。”“从小事中让人们对*产生信任感。”为此,董经常举办一系列公益活动,“让*在当地牢牢扎根。每年都向当地中学几千名学生赠送‘平安玉佩’,还向珠宝生产基地附近的七个村委会赠送办公用具。”“为了塑造珠宝店形象,我策划了许多活动,举办了大型的夜明珠展、文物展等,在当地很有名气。”
“农村包围城市”
和其他金银珠宝商不一样,董廷安没有一开始就从武汉等中心市场搏杀,而是在三级城市稳扎稳打后再杀向武汉等一级市场。董几个月前才在武汉开了**家店。“我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这是我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记者疑惑:珠宝属于高端商品,应先从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的市场抢占。董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武汉等大城市属于一级市场,同样的价格、质量,消费者只认武汉广场等大卖场;而各地级市的二级市场竞争则异常激烈,硝烟弥漫:*杂乱,次品充斥,乱打价格战,市场非常不规范;从各方面来看,三级市场非常适合我们公司的发展。“我是以县级的三级市场为核心,从农村包围城市,三级市场做成熟后,以点带面,再一举向中心城市进攻。”“我不是急功近利的人,稳扎稳打是我的一贯作风。一步一个脚印,成熟一步,才能发展一步。因为我不是为寻求一时暴利,而是要真正经营好自己的事业。”董说。董的反其道而行,使董的珠宝事业走向了*。“在国内一共开了100多家珠宝连锁店。”
“人品过硬,产品过硬”
由于从小家庭条件艰苦,“很多时候还要靠别人接济。”这让董廷安比常人更能吃苦,更敢去闯荡。董很自豪:“从小吃苦,后来又去当了几年侦察兵,别人吃过的苦我都吃过了。”然而,经商仅仅能吃苦还是不行的。“商场和战场一样,看上去似乎很顺利,但是充满了智慧与实力的较量。要做好一项事业不容易。”董告诉记者说,20多年的商海拼搏,让他认识到诚信和服务的重要性。“要以诚信和服务赢得顾客。行业圈子并不大,名声坏了,等于灭亡。”“1992年,我与一家供货商交易时,对方算错账多给了我3万元。后来我将这3万元原样送回……”董总结了他的经商之道:“人品过硬,货品过硬。做生意要诚信,要让别人信任自己,对产品很信任,对*很信任,生意也就好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