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阗玉的文化资源

1970-01-01 08:00 作者:kf4 文章来源: 点击:

         新疆的文化资源太丰厚了,假如仅但愿政府对所有的文化家底进行资金搀扶和运作,可能一时半会还难以操纵,民间介入则是一种很好解决题目的办法。还要提到的一点就是,从物质层面和感性层面来挖掘和开拓新疆的文化资源只是一个方面,我们还应该同时从理性层面上来进一步深挖新疆的文化资源,以研究为基础,以什物或艺术表现为依托,从而使新疆的文化资源在各个层面焕发出璀璨的色泽。

         要想好好地倾销新疆的文化资源,就得把整体和局部结合起来,既有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点”,又要有厚重丰硕的“面”,“点”是切入点,通过它来捉住人们的眼球,引起人们的关注,“面”是落脚处,通过它来深化熟悉,传播文化。新疆历代和阗玉博物馆里的美玉精品、采玉、制作的过程模拟等都是一个个抓人眼球的“点”,它是具有通俗性和直观性的,社会各界人士,不管对和阗玉有无了解都可以饶有爱好地来观赏,而玉石文化和历史则是被这些“点”托起的“面”,这个“面”有纵有横,既有历史的时间跨度,也有现代的空间宽度,共同营造的是一个汹涌澎湃、大气恢弘的玉文化长廊!

         这其中就有个整体和部门的关系题目。部门是整体的一个个组成元素,没有一个个部门,整体当然也就无从谈起,没有一块块制作精美的和阗玉,玉文化也就没有了依托点。但假如仅是一个个部门,当然也不能充分展示它所代表的那种文化的厚重和全面,正如一块块和阗玉并不能充分体现玉文化一样。掌握局部是较轻易的,不需下太大的功夫,但掌握整体却是难题的,要费时费力。

         都说“看景不如听景”,为什么?就是由于看只是看的表面,听却听的是历史和文化,事物或现象的表面是简朴的,背后和内容却是丰硕的。实在,新疆的文化工作者做了不少深入的文化研究工作,但反映到我们的实践中,就少了很多,尤其是在整体性的反映上,更是微乎其微了。

         实在,新疆还有良多文化资源现在仍然是零散、局部地存在着,这就轻易让外界形成一种“一叶障目”甚至“以偏概全”的印象,他们看到的玉就是玉本身,一块锦绣而昂贵的石头而已,他们看到的维吾尔族跳舞,也就是几个独特的动作而已,从而觉得新疆的文化不外如斯。

         和阗玉之所以让人们趋之若鹜,既想一睹为快,更想将其拥有,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这就是与和阗玉相依相伴的文化及精神价值。和阗玉经由历史一页页地打磨、晋升,早就成为中国文化精神和价值的重要载体,成为道德、习俗、神灵、权力和财富的象征物。儒家用道德观念与和阗玉的个性相对照,以为正人应“比德于玉”,和阗玉因此成为正人品德的化身和社会道德的代表物。 

         在新疆历代和阗玉博物馆参观,一部和阗玉的历史就扑面而来了:在关中地区仰韶文化遗址和巴比仑、叙利亚等古国遗址中发现的和阗玉器表明,昆仑北坡的先民早于600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采玉的历史,而早在丝绸之路之前就有个玉石之路了,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只有1600多年的历史,而“玉石之路”却有着6000多年的历史。

         是呀,如斯下去,让商品玉取代了文化玉,那和阗玉的价值和声誉都将不复存在。新疆很需要一个从整体上展示和阗玉文化的场所。
 
         新疆,作为久负盛名的和阗玉的故乡,其实是太需要这么一个跨越6000年厚重历史的玉石展示地了。而在此之前,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不外都是些零打坏敲的和阗玉的“片断”,有它的历史片断、工艺片断或样品片断。在面临众多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游客时,我们可以拿出的也就是一些打造精良的美玉物件而已,孤零零的美玉没法启齿表达游客想知道的和阗玉文化的价值。

         这里确实是一个历代和阗玉的博物馆,没有沽名钓誉之嫌。玉石之路、治玉工艺、历代精品等拉伸的就是一个和阗玉的历?,而逼真的采玉现场、治玉作坊等则是让历史穿越时空,极具冲击力地来到了今人眼前。

         但一走进新疆历代和阗玉博物馆,我就为自己的先入为主的想法主意感到羞愧了。我其实是低估了民间人士的责任意识、公益意识和做事的魄力。

         新疆历代和阗玉博物馆悄然开门揖客了。去参观之前,我不认为然,由于它的幕后站着的是民间资本,而民间投资的目的必定是以利润为核心的,所以,我认为这个在“博物馆”名义下的实体也就是一个实质上的商品玉的销售地而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珠宝网无关。国际珠宝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国际珠宝网工作人员删除。

    国际珠宝网客服:0755-25911511

    国际珠宝网
    微信公众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网络110报警服务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513号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授予《可信网站示范单位》
    消息
    官方客服
    反馈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