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税漏税 ” 走私钻石 ” 这些在外行人看来令人悚然听闻的现象,事实上。钻石行业已是见惯不惯 ” 现状:两年间走私钻石增三倍 曾获得中国著名商标和中国**称号的深圳某珠宝*饰有限公司, < 曾获得中国著名商标和中国**称号的深圳某珠宝*饰有限公司。近期被查出有偷税漏税及钻石走私行为。接到报料后,记者随即打通了该公司深圳总部的电话,其市场部媒介负责人表示,偷税漏税、走私钻石 ” 之说毫无根据,无法给出相关回应。 尽管**的 2006 版钻石税收新规从很大程度上 “ 卡 ” 住了走私钻石的门路 ” 但现实情况仍不容乐观。由于价格等因素, < 尽管**的 2006 版钻石税收新规从很大程度上 “ 卡 ” 住了走私钻石的门路 ” 但现实情况仍不容乐观。由于价格等因素。近年来仍陆续有一些商家通过非法来源获取钻石。 深圳钻石*饰产量占* 7 8 成,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业内人士透露。有大量动辄上百万元的裸钻单,多是深港 “ 黑市 ” 以*原始的手法完成交易,并雇用水客偷运入境。临时以来,深港两地钻石走私的交易非常畅旺,行内多是做熟客生意。老顾主收到钻石货料后,汇款至香港货主即可;而生客则要现金交易,或者网上转账交易,渠道主要是水客 ” 走私。 下午便可收到香港过来的货品。另外,深圳钻石商上午下单。有局部印巴籍人走私入境也是深圳黑市钻石市场的一大来源。一位姓陈港人厂主表示,由于印巴籍人走私入境钻石较正规渠道廉价三成,因此,货在深圳大受欢迎。 2007 年~ 2008 年,据悉。罗湖口岸查获 “ 水客 ” 走私的珠宝钻石量由 1800 克增至 4600 克,飙升 3 倍。据上述资深业内人士透露,现时深圳罗湖珠宝商场不少钻石柜台,摆放一些正规手续的钻石*饰,而补货则是用走私进来的钻石货料加工镶嵌的钻饰。
原因:利润微薄企业铤而走险 珠宝业是个高利行业,但对于广东的珠宝加工型企业来说,这些年的日子并不好过,这也是让一些珠宝加工企业“铤而走险”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目前每克黄金的加工费仅1~2元,只占黄金*饰整体售价的千分之几。过山车般的金价涨落,急剧下降的利润额、急速缩水的资产,让中小珠宝企业面临着两头打击。一些珠宝制造企业只得以非法经营的方式来降低成本,走私钻石就成了他们饥不择食的出路。 新闻背景 钻石税收新政曾被喻“大棒” 据业内人士透露,在**调整钻石进口税之前,当时进口税率高达17%,导致走私猖狂,整个行业偷税漏税严重。而钻石价值高、体积小、易携带的特点,加上海关检测无法查出钻石,更使其成为不法分子用来走私、洗钱的“得力”工具。 这些走私钻石主要从非洲钻石生产国、俄罗斯、我国香港地区三个区域进入。其中,由于税率与内地差别较大,从香港走私钻石是*主要的通道。这使临近香港的华南区域钻石*饰加工也非常发达,如深圳钻石*饰年加工量就高达上百亿元,而真正来自上海钻石交易所的进口钻石微乎其微。
这些情况在2006年7月**降低钻石进口税率后有了很大的改善。 2006版钻石税收新规规定,明确从当年7月1日起,自上海钻石交易所销往国内市场的毛坯钻石和成品钻石,进口环节增值税实际税负从17%分别降至0%和4%。新政有效地遏制了走私钻石的行为,此外,内地钻石零售价也可降低,内地民众大可不必千里迢迢赴港买钻石了。 此外,新政还规定,对在国内加工的成品钻石,凡通过上海钻交所销售的,在国内销售环节免征增值税;不通过上海钻交所销售的,在国内销售环节按17%税率征收增值税。对在国内加工的成品钻石,进入上海钻交所时视同出口,不予退税;自上海钻交所再次进入国内市场的,其进口环节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4%的部分,由海关即征即退。对国内钻石开采企业通过上海钻交所销售的自产毛坯钻石,实行免征增值税政策;不通过上海钻交所销售的,照章征收增值税。 这一新政是消灭走私的关键,它使得国内市场的游戏规则更加清晰,更多国外*也进入了中国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