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商贩天津卖“影响”―津洽会上的“淘金经”

1970-01-01 08:00 作者:赵先超 李仁 王小丹 文章来源: 点击:

    天津市友谊路街,作为天津市的迎宾干道之一,这里是天津市民散步休闲、享受蓝天白云的好地方。然而这段时间,不管是市民、出租车司机、宾馆服务员、酒店老板还是商场工作人员,都在谈论一个新话题:中国·天津第十六届投资贸易洽谈会。

尼泊尔商贩4次参加津洽会

21日上午9点,采访团一行来到天津国际博览中心,这里是第16届天津贸易洽谈会主会场,大部分经贸活动和政府间合作在这里签订协议。

几个展厅走下来,世界原产地商品交易会展厅*为热闹,展厅通道被参观市民挤得水泄不通,来自世界各地原汁原味的小商品在这里汇聚,尼泊尔银饰品、斯里兰卡红茶、希腊珠宝、罗马尼亚工艺品、巴基斯坦地毯……人们都想领略一下异域风情,顺便挑选两个中意的小商品带回家。

尼泊尔展位位于展厅一角,展位上银饰品、木雕、唐卡画、手工纸品等尼泊尔特产琳琅满目。

“来看看啊!这里全是尼泊尔特产!”一位尼泊尔客商用极不标准的中国话大声吆喝着,手里拿个计算器不停地比划,由于语言不通,跟顾客划价就只能靠这,但这种推销方式还真为他增添了不少人气,展位挤得里三层外三层,旁边随行的五位同伴热情地招呼着顾客,不时跟翻译讲上几句,介绍自己的产品特色。

这位尼泊尔客商名叫Heeza,50多岁,看起来很精干,来自尼泊尔*饰银器之都———帕坦,是这伙尼泊尔客商团的“头”。

说起津洽会,Heeza竖起了大拇指。他告诉记者,他们通过尼泊尔手工艺协会知道了津洽会,在与津洽会完成**次“亲密接触”后,他就感叹津洽会的规模,今年他带着五位生意上的伙伴第四次“赶场”津洽会。Heeza说,为了推销尼泊尔特产,他们经常到世界各地参加展会,来中国的次数**。

赔本赚吆喝看重的是影响

几天展会下来,Heeza他们的展位价格在30—40元的小饰品卖得很火,一些价位较高的木雕、银饰等大件商品少人问津,Heeza说:“经济危机多少还是影响了人们的购买欲望。”对于连续几天参展的收入,Heeza苦笑着说:“这次算是赔了,连机票钱都没赚回来。”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加德满都坐飞机经广州、北京中转来到天津,每个人光机票就花了6500元,4个展位的5天展位费共计16000元,不算吃饭、住宿花销,他们参展几天来商品的零售收入还不够来回机票钱。

零售赚钱并不是Heeza参展的主要目的,他们的目的是推荐自己**的特色产品,进而培育出中国市场。用他的话说,这次来主要卖“影响”。影响大了,产品自然有市场,这也是他们多次来中国参展的原因。

虽然这次赔了本,但Heeza表示,5月26日,天津还会有一场展会,到时候他还会来参加,他对中国市场充满自信。

“让中国听到我们的声音”

津洽会,天津市重点打造的展会之一,号称:“南有广交会,北有津洽会”。作为展会的一部分,世界原产地商品交易展厅展出的商品因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并不一定引起大财团多大关注,但对生产这些小商品的世界各地的小企业、小商家来说,却仍存在巨大商机。

“让中国听到我们的声音。”这是很多外国参会小商家的一致目的。通过接触世界原产地商品交易展厅的各国小商家得知,他们参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对接中国这个大市场,展示自己的特产,以期获得订单。比如尼泊尔人有手工艺绝活,木雕刻的栩栩如生,各种银饰品夺人眼球,但由于条件限制,没有很多人知道,如今,他们需要的就是“让人知道”,需要的就是一个能够传播自己“声音”的大市场。这一点,对中国企业来说亦然。

本次津洽会专门为小型企业开辟了零售馆,来自天津市津洽会组委会的数据显示:从4月15日津洽会零售馆开馆以来,截至21日,客流量已超过55万人,销售收入超过3000万元,远远高于预期。数据说明一个道理,经济危机下,小商品更应主动走出去对接大市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就是“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珠宝网无关。国际珠宝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国际珠宝网工作人员删除。

    国际珠宝网客服:0755-25911511

    国际珠宝网
    微信公众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网络110报警服务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513号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授予《可信网站示范单位》
    消息
    官方客服
    反馈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