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于10月1日大篇幅登出TTF珠宝总裁吴峰华亲自撰写的以“中国珠宝为何缺少国际*”为题一文。文中,吴峰华以犀利的语言概括分析了中国市场的宏观环境,从“文化传承”、“东方文化,当代展现”的角度深刻的切入要害,客观的指出中国珠宝产业的优势与不足。 忧产业发展之忧,致力提升中国珠宝的国际影响力。文章在国庆假期重磅刊出,引起社会大众广泛反响,社会各界讨论热烈。 应读者所愿,现重刊原文如下: 《中国珠宝为何缺少国际*》
——吴峰华 现在中国的房子叫房地产,我们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住宅用地的使用权期限是70年。而以前的房子不叫房地产,叫宅子。宅子里面有牌位,有祖宗的名字,有家族的生命和血液在里面。玉也是一样,中国人常说玉能通灵,戴的时间长了就有了灵性。当婆婆的会把自己的玉传给儿媳,这就是传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核心的内容表现形式。正如一个手表的广告语所说:“你的手表不是你真正拥有,只是为你的儿子保存而已”。珠宝实际上也是一样的,它传承下去的,除了原材料本身以外,还包含了家庭、社会、**文化等内容。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切入,就可以明白为什么中国珠宝业缺少国际*了。
中国的玉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做出国际*,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把原材料炒到天价,而不是去做附加设计或者文化传承。谁有原材料的占有权谁就是老大,卖的是原材料价值,结果是好的原材料不用设计,没有附加值,也就没有创造国际*的着力点。 如何打造中国珠宝的国际*?我个人认为,*如果没有独特的文化气质和文化标识,就会发现每一次做设计、做推广都要从头做起。全世界的珠宝都有贵重之意,但中国珠宝*代表不了西方文化,也代表不了其他**的**文化,仅代表中国文化。 现在,很多国际一线珠宝*看好中国市场,迎合中国消费者,纷纷把国元素作为设计理念,比如龙图腾等。这种挖掘中国文化的趋势,对中国珠宝*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不过,中国文化太复杂,琴棋书画、梅兰竹菊,这些东西怎么传导到设计作品之中?什么是真正的中国文化?什么是当下我们需要的具有国际商业价值的中国文化?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中国太传统的东西拿到欧洲去,也会碰壁,因为它没有当代性、没有设计价值在里面。同样,一些中国人看来非常时尚化的设计,在西方主流社会看来也会是一个怪物。 进化论里有一条原理:相距越远、越纯的两个品种杂交出来约好。可见,我们打造国际*,既要回到东方文化的原点,又要找到*西方的基点,两者形成跨界结合,而不是近亲结合,才能实现**效果。我们要从市场中寻找一个切入点,把中国*传统、**的东西归结起来,同时把中国的艺术价值和当代艺术展现糅合进去,然后还要具有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商业价值。 其实,什么是中国文化,怎样从中获得商业价值,如何在*中传承文化内涵,这些问题不只珠宝业内人士,其他行业也有很多人在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展现是有难度的,难在我们的产品要符合当下国际潮流,而这个国际潮流不是中国人来界定的。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号称真正立足中国文化的*,在所谓西方高端消费人群的心里,被定位在一个很低的位置上。 因此,要经常呈现中国*,就要比别人付出十倍努力,别人可能做到三分就很好了,我们做到八分,外国消费者仍会坚持来自中国的就应该便宜,所以,一定要做到他们觉得惊喜才可以。在这样的市场中,我们要想一步达到**是做梦,但我们的进步速度比较快,我们的持续力比较强,这就是我们的优势。这样,中国企业及其*、产品就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活下来,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成为中国*国际化的代表。 (深圳市TTF珠宝总裁吴峰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