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饰作为中国结婚习俗中的刚需品,一直都是消费热点。根据中国珠宝玉石*饰行业协会统计,我国珠宝*饰行业年销售总额连续高速增长,到2020年,行业年销售总额有望达8000亿元,各个细分品类都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例如,钻石已经形成了一个300多亿元的市场,而作为中华***传统、底蕴*深厚的玉石,尽管目前的市场较前些年有所萎缩,但年销售额也仍然拥有200-300亿元。
在年轻消费群体崛起和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珠宝*饰行业也面临**的挑战和行业洗盘,如何让珠宝消费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珠宝商需要思考的问题。
亟待重新定义的时尚消费
珠宝消费群体逐步年轻化,更加注重消费的时尚化。对于时尚,在今天的中国,正在悄悄发生变化,过去时尚仅仅是以美容和服饰为中心,现在时尚已经是配套的一种生活方式,饰品、家居、饮食等等,都成为时尚的组成部分。
这些改变的原因在于,随着中国消费者对于时尚认识的深入,时尚已经从“标榜自我”到“愉悦自我”进行演变,由“炫耀自我”向“个性展示”转变。过去很多中国消费者为拥有一个LV的包为荣,但是,今天的消费者心理已经变化,中国的中产阶层希望秀出自己的品味,80后、90后年轻人则希望彰显自己的个性。大家更加追求内在自我的时尚展现,希望时尚与自我是匹配的,因此时尚消费成为了自我的一种表达,时尚*与消费者的关系日趋平等化。
在这种自我表达的动机下,时尚消费呈现出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特征,而对于珠宝*饰的消费需求,正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消费特征,Pandora的成功很**的说明了这个问题。
中国年轻女性的珠宝偏好
中国新一代钻石消费者多为女性,她们年轻(大多为85后)且崇尚经济独立,并受西方文化影响,比起金银与翡翠,更偏爱钻石饰品,但她们不再被动地等待男人们送她们一颗钻石。对于很多85后甚至90后的女孩来说,钻石更像是一种时尚标记,而不是什么“**的爱情”,在她们的价值观里,钻石具备了表达自我和彰显自我的功能。
彰显自我,时尚而独立。这显然不是生产商赋予钻石的传统寓意,但却被年轻女性们将其与钻石文化划上了等号。除此,新一代消费群体也把购买钻石当作一种绝佳的投资方式,因为“它不仅能增值,还可以一代代传下去”。
全球**钻石生产商De Beers的消费者报告给出两组让人惊讶的数字:2016年,在全球4大钻石市场,18~34岁的女性群体创造了高达220亿美元的销售额,其购买力远远超过其他年龄层女性;在中国这个全球人口**的**,18~34岁女性消费者群体为中国钻石零售市场贡献了68%的销售额,创造了67亿美元的市场价值。
很明显,这个人口多达2.2亿的年轻群体还远没有进入她们人生*富有的阶段。这就意味着,对于中国钻石零售业,未来10年正在孕育着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而现在,这个明显趋势正在改变国内外众多珠宝*的钻石设计理念与营销手段。
多元化的珠宝消费场景
现在很多珠宝*饰都将“结婚”作为主要的消费场景,因此,婚庆市场成为了大部分珠宝*饰*关注的主体市场。以此为代表,以“爱情”作为核心主题的营销也成为珠宝*饰*的营销主体,一些*也以此作为自身**化的定位。例如I do、Darry Ring在这个领域取得不错的成就。
但是,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这种定位面临的问题是大部分属于一次性消费,消费者后续与*之间关系较弱,连接度不够,也导致产品只能满足一个节点的需求,规模上就会受到限制。因此,对于珠宝*饰行业而言,如何打破单一化的消费场景,成为转型和创新的重要方向。
珠宝*饰不能单纯依靠婚庆市场,要思考如何成为生活配饰,成为生活方式,例如,Tiffany & Co珠宝,无论是你参加闺蜜聚会,还是参加晚宴,亦或是情侣约会,你都能找到一款*饰来搭配你出席活动。
此外,珠宝*饰行业还应该思考更多符合年轻人的其他场景,例如,生肖、祈福、平安、转运、星座……围绕更多的年轻人的需求来进行产品的创新。在互联网上,很多*依靠年轻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例如,专注于做银饰的海盗船,其饰品多采用银与天然宝石相结合,通过设计个性前卫的产品,在年轻人当中拥有大量粉丝。
钻石已经越来越成为黄金难以替代的消费文化标志,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转变,钻石消费还会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当然,钻石饰品消费也同样需要由刚性的婚庆消费向情感消费进行延展,以此来延续消费者的生命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