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动白银行业的转型升级发展的支点在哪里?

2017-11-02 17:08 作者:匿名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
       近年来,随着我国银饰消费的整体增长幅度超过工业应用需求的增长幅度,银饰领域的需求在制造业总需求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在全球范围内,中国银*饰及银器用银量一直居世界前列。中国银*饰及银器用银于2006年*次超过泰国、意大利、印度等传统用银大国,居世界*位,此后连续多年保持这一地位。2009年之后,中国白银市场发展速度更快。2013年,由于该年银价相比2012年大幅下跌,我国消费者购买银饰的意愿空前高涨,银饰销量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撬动白银行业的转型升级发展的支点在哪里?
 
       自2014年起,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经济趋于疲软,珠宝市场的盘子虽然没有变小,但是行业不同企业的体感,却明显增加了“冬天里”的寒意。国内经济下行,行业发展遭遇寒冬,中国银饰银器业也逐渐走入了一个越来越窄的“胡同”,产品同质化严重、老旧产能过剩、产品及*附加值缺乏、行业标准缺失、企业间合作意识淡薄、行业文化发育守旧等问题,制约了中国银饰银器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白银在我国拥有几千年良好的文化积淀,价格低廉、加工便利、工艺繁多、设计丰富等诸多有利因素使其有极高潜力适应目前的中低端市场消费需求,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如何打破桎梏,寻找新的支点撬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发展?
 
       一、银饰银器行业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贵金属市场的发展实现了稳重有升,对于上游供给的需求也水涨船高。2016年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白银和铂金总交易额为174,400亿元,同比去年增长60%。其中,我国白银交易量为111.76万吨,同比去年增长38.7%;我国白银成交总额为44,100亿元,同比去年增长59.49%。随着国内经济疲软和消费群体、消费观念的转变,银饰品方面的用银需求量逐年递增。
 
       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白银消费国和出口国,用银的需求量从某种程度上也对全球白银的供给关系也产生了一定影响。由于全球经济的持续性不稳定发展,预测银价会受需求量增大的影响而持续走高。短时间内,银价上涨会导致废料银的增加和二次转换银的增多,但银矿出产率依旧疲软。白银的供需关系会日渐乐观,市场行情将会反映出今年往后白银价格的持续上涨。
 
       1、中国白银饰品行业发展维稳
 
       近年来国内银饰产量呈稳步上升态势,2016年中国白银*饰及器皿用银总量为4000吨左右。2015年国内银饰产量为1755吨,2016年国内银饰产量增长至1850吨,同比去年增长5.4%。
 
       当前我国银饰行业主要有以下特点:加工集群化现象明显。我国现已成为世界重要的银饰加工基地之一,从业人员达数万人,由于历史原因及示范带动效应,我国银饰加工呈现明显的集群化现象,主要集中在广东和福建两省的几个地区。这两个省份的银饰加工占据*加工量的90%以上。其中,深圳是我国目前**的银饰加工和批发中心,其银饰加工量超过*的一半。
 
       从进出口方面来讲,中国白银出口主要以原料为主,因为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银矿产资源国之一,储量巨大;白银进口以银粉、半成品、成品白银产品为主,占进口总量约60%。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白银制造加工能力相对较弱,同发达**还存在一定距离。
 
       根据协会对于深圳、香港一些标志性的白银饰品批发、直营企业的调研数据,各企业银饰品平均约占整个银制产品体系的79%左右,银器银礼部分平均占到20%左右。2015年至今,企业全年销售额普遍处于增长态势,年均增幅基本保持翻番。部分企业存在销售额下跌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企业产品构架中银器占比相较其他公司较低。从市场份额角度而言,相较于其他珠宝品类大面积关店的现象,大部分白银企业的店铺数量均保持增长态势,部分企业店铺数量维稳。
 
撬动白银行业的转型升级发展的支点在哪里?
中宝协对深圳、香港标志性的白银饰品企业的调研数据
 
       这充分说明,在经济下行、珠宝行业整体进入寒冬期的今天,依托于白银价低、款式多样,低端市场抬头、消费观念谨慎化等诸多因素影响,白银企业的生存状况还算乐观。然而,全球经济疲软的消极影响依旧存在,欧洲市场的萎缩使国际银饰大*对中国白银市场虎视眈眈,国内银饰品行业仍存在标准混乱、同质化严重等现象,行业的发展正面临着行业洗牌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迫切需要清洗老旧产能,开发新的行业发展方向。
 
       2、银饰银器市场发展稳健
 
       目前,白银市场内的银礼银器大多为990足银,消费目的主要为送礼、保值、投资理财、婚庆等,消费市场覆盖面广,从刚出生的婴儿至中老年人均为受众;银饰品方面以925银为主,产品主要为传统文化银饰、镶彩宝银饰、时尚饰品银饰等方面,消费群体以25-45岁人群为主。另外,还有苗银、藏银、黑银、彩银、泰银、畲银等众多品种。
 
       随着我国银饰消费的整体增长幅度超过工业应用需求的增长幅度,银饰领域的需求在制造业总需求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但人均占有率仍然很低。中国内地珠宝市场人均占有率为1.8%,而东京98%、新加坡38%、中国香港34%、泰国28%、韩国27%、中国台湾22%、菲律宾21%。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珠宝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白银作为贵金属的一个重要分支,依托良好的历史文化积淀,拥有可观的潜在消费市场。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至五六线城市的城乡结合部,从国际奢侈珠宝*到乡镇企业珠宝*,从汉族到苗族、瑶族、藏族、彝族等少数**,白银饰品、银礼银器的市场覆盖率和占有率是显而易见的,白银巨大的优势与深厚的根基也是不言而喻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珠宝网无关。国际珠宝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国际珠宝网工作人员删除。

国际珠宝网客服:0755-25911511

>> 热点图片
国际珠宝网
微信公众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网络110报警服务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513号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授予《可信网站示范单位》
消息
官方客服
反馈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