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国际珠宝网之每日新闻:日前广地珠宝*饰公司为市民举办的免费鉴定珠宝活动中,不少以假乱真的珠宝*饰或收藏品。花样百出的造假手段令消费者防不胜防。 据了解,免费鉴宝活动一共接待近五百人,其中,送检的宝石、玉石各占一半,真假比例也各占半数。宝石中,除了检测到一例合成钻石外,还发现30例仿钻;玉石中,翡翠合成染色的现象*为常见。而有问题的珠宝大多是通过旅游、电视或网络购物等途径购买。
为此,相关专家提醒消费者谨慎对待旅游、电商等渠道的珠宝消费,警惕消费陷阱,尽量前往正规商家购买鉴定证书齐全的珠宝。
珠宝检测机构:*次发现大颗粒合成钻石
鉴定活动开始不久,家住广州的李女士带来了一颗钻石,经钻石鉴别仪检测,为人工合成钻石。得知鉴定结果后李女士后悔不已。她告诉记者,这颗钻石是她去年在南非旅游时花三万元购买的,因为是跟团游,“导游一上车就做宣传,不买都不行。”加上李女士觉得应该比在国内买价格低,没想到就上当受骗了。“想着本来这么大小的应该要七八万,一看可便宜了,就买了。”
李女士的合成钻石,肉眼看上去与天然钻石并无差别 钻石鉴别仪检测显示李女士的钻石为合成钻石
然而,**注册珠宝鉴定师胡学年指出,这颗合成钻石的价值只在一万元左右,就算是天然钻石,这种级别的也只值一万五千元左右。这意味着李女士损失近两万元。“消费者往往因为贪图便宜而上当受骗,但其实他们对珠宝价位的评估并不准确。”
胡学年介绍,旅游时的珠宝消费是十分没有保障的。近年来,许多人去南非买钻石,去新加坡买祖母绿,但大都被欺骗,回国后想维权也无路可走。因为在国外购买珠宝时,商家所提供的鉴定证书由英文书写,许多年龄稍大的消费者看不懂英文,以为有证书就有保障,其实不然,证书上的内容极有可能是保护商家自身而非消费者权益。
记者从广地珠宝工作人员处得知,这是广地珠宝检测站*次发现大颗粒的合成钻石,以往合成钻石的案例都是出现在群镶的小钻石中,因其合成成本低,合成成功率大大高于大颗粒的合成钻石,因此流入市场的合成钻石多为群镶的碎钻。而合成钻石的出现,也给钻石市场造成不小的冲击。
在收藏品中心:买到劣质金镶翡翠
在广地的鉴宝活动上还出现了一套劣质金镶翡翠的收藏品。它的主人梁先生告诉记者,这是他在广州某收藏品中心花了近六千块买的。
梁先生的劣质金镶玉收藏品
乍一看,该收藏品包装精美、证书齐全,然而,经胡学年鉴定发现,虽然黄金与翡翠都是真的,但黄金非常薄,轻微碰撞就可能有损伤,而翡翠则是完全没有玉感,既不透明,也完全没有颜色,跟石头没有差别。胡学年介绍,好的翡翠看起来应该是玲珑剔透的,“颜色看起来是有生命力的”。
梁先生的金镶翡翠收藏品的各式证书
一番观察过后,胡学年不得不遗憾地告知梁先生,他的这套收藏品的实际价值只有几百块。商家通过外部精包装、凭空捏造证书颁发机构等方式,使得该收藏品看上去很**的同时,还显得很有保障,但仔细查看就不难发现,这些证书的颁发单位都是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中国文化创意促进协会等“莫须有”的机构。而梁先生说自己就是被这些证书给骗了,“我看到有这么多证书,就以为是真的”。
石英岩染色手镯:价格虚高十倍
越秀区的曾女士不久前在广州某珠宝古玩市场买了一只翡翠手镯,打折后为五千元左右,当时柜台销售人员介绍说这是一只品级很高的翡翠手镯。但在这次鉴定活动中却发现,该手镯只是染色过后的石英岩,其价值只有真品的十分之一不到。
胡学年在鉴定曾女士的翡翠手镯
胡学年介绍,该手镯与真翡翠的区别十分明显,因为石英岩本身有裂隙,颗粒之间有细小的缝隙,因此染色后的颜色基本沿粒隙及裂隙之间分布,另外翡翠与石英岩结构不同,翡翠呈纤维状结构,而石英岩则是纯粹的粒状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