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游|国外买的红宝石屡见假货

2015-12-27 21:28 作者:资讯社区服务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

 【导读】国际珠宝网之每日新闻:12月5日上午9时许,参加本报与武汉市质监局联合举办的珠宝检测活动的读者,带着自己的珠宝*饰,走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检测中心。这是金报实验室11月底启动第二轮活动——珠宝*饰阳光质检以来,到访的*批体验者。11时许结果出来,令送检者大呼意外,竟有三副*饰是假货,其中两副红宝石*饰被发现是石榴石,有一副蓝宝石*饰实为托帕石,假货来源指向东南亚、南亚等旅游地。

 
  【检测直击】
 
  假红宝石在红外仪下瞬间显形
 
  走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4楼的珠宝检测中心,读者们将带来的*饰交进受理台内,3位检验师一一登记、拍照,开启光学、红外分析等设备检测……这期间,安装在检测中心多处的摄像头全程监控。
 
  “你看,这样的多峰曲线显示,这个吊坠镶嵌的红宝石是假的,实际是石榴石。”**级检验师何翀指着电脑屏幕对记者说,他手里拿着一枚吊坠放在一台红外分析仪的检测孔处。一边说着,何翀换了一枚戒指放到检测孔,“你看图谱,这枚戒指上的红宝石也是假的,实际也是石榴石。”接着,他又拿起一枚吊坠置换了前面的戒指,“这个吊坠上镶嵌的才是红宝石,你看它的光谱曲线是双峰曲线。”
 
  三件红宝石*饰竟有两件是假货,而其他检验师也发现了假货。一副所谓蓝宝石耳钉也是假的,实际材质为托帕石。
 
  一路检测下来,3位检测师还发现了其他猫腻——人工处理宝石。一名检验师将一枚翡翠制作的平安扣,拿到灯光下说:“这其中的绿色是沿着石材的裂隙在走,说明这枚翡翠是人工上色。这种经过人工合成的翡翠,也就是所谓的B货。天然翡翠的颜色呈片状分布。”
 
  翡翠是这次检测较多的*饰,市面销量也较大。除了发现有人工染色外,还发现一只手镯被人为添加抛光粉增色。
 
  除了翡翠*饰发现人工合成痕迹,在一件碧玺项链中发现有胶质填充物。“由于天然碧玺裂隙较多,这种填充现象,在碧玺饰品中较为常见。”何翀说。
 
  【来源调查】
 
  一读者旅游时两次买到假货
 
  为了解送检珠宝*饰的来源,此次检测,记者与武汉市质监局专门设计了一张表格,表格中对*饰来源预设了本地、外地的商超、专卖店、交易市场、景点,或境外,或他人赠与(含遗产继承)等多个选项。
 
  记者发现,此次送检的16件珠宝*饰中有6件购自外地商场、交易市场以及珠宝专业设计室,另有5件购自境外。而检测发现的三件假货,来自东南亚、南亚地区,两件假红宝石*饰购于泰国,一副假蓝宝石*饰购于斯里兰卡。
 
  参加此次活动的熊女士拿到检测结果,脸上有些挂不住。她此次送检的两样*饰,均被检测为假货。据她介绍,被检测出是托帕石的所谓蓝宝石耳钉,是2004年在斯里兰卡旅游时花400美元购买的,那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还在8:1,合人民币3200元。2011年,她在泰国旅游花3000元买了一枚红宝石戒指,这次检测发现其实是石榴石。
 
  这次检测发现的*贵的假货,据所有者李女士介绍,也购自泰国,是一枚花了7990元的吊坠,买时说吊坠上镶嵌的是红宝石,检测结果是石榴石。市场人士表示,该石榴石仅值千元左右。
 
  据检验专家介绍。人工处理的珠宝,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在市场上出现了。上文提到的人工上色的翡翠平安扣,是1989年购于桂林某商场。
 
  由此看来,消费者在外地、境外购买到假货或人工做伪珠宝的风险不小。
 
  【结果分析】
 
  造假“技术”进步、专业知识缺乏致受骗
 
  “受巨额价差诱惑,做假做伪者的技术也在进步。”中国地大珠宝检测中心业务主任徐力介绍,以红宝石与石榴石为例,价差非常之大,从三四倍到几十倍之间,而蓝宝石与托帕石也有天壤之别。关键是这类假冒珠宝,普通人靠肉眼很难判断,需要很专业的人才能区别,市场上传言称红色的珠宝就是红宝石,而蓝色的就是蓝宝石,对消费者有极大欺骗性的。“从检测中心掌握的历史检测数据看,这类假冒珠宝多出现在消费者出境购物。几乎每次旅游旺季,消费者从境外带回珠宝中常常发现此类假货。”徐力说,以翡翠为例,人工上色前的翡翠,可能是地摊货,只要10元或几十元,做假后身价至少上涨10倍。而这种现象在国内外旅游景区较为常见,几十元的货卖到上千元,甚至更高。”
 
  此类受骗上当的案例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不仅是消费者缺乏专业知识,更多的是消费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购物时迷信外国货,或轻易听信所谓的靠近原产地就会便宜的说法。“这样一来,到境外或景区购买珠宝,几乎等同于赌博。”徐力说。
 
  【消费警示】
 
  别迷信外国货
 
  请索要第三方鉴定书
 
  那么,珠宝假货、掺假究竟有没有办法防范呢?徐力说,有。
 
  徐力介绍,无论在境外,还是在国内购买珠宝*饰,索要有公信力的第三方鉴定证书,是一种有效的自我保护方法,特别是对较为**的珠宝*饰。“在欧美市场购买珠宝,不要听信比国内便宜,其人工加工费远高于国内。其镶嵌珠宝的黄金、铂金成色,一般低于国内,常常只有9K、14K,因此正好相反,这些市场的珠宝价格70%高于国内。”徐力说。境外购珠宝,消费者有时也会遇到商家给一份证书。但这份证书有可能是商家或厂家自己出具的。消费者可以坚持要求对方出具独立的第三方的鉴定证书,这样的鉴定书才有公信力,才能起到自我保护作用。“在东南亚旅游,对一些华人开的珠宝行也要警惕,有的店铺做假历史长达20年。”
 
  在国内的珠宝店、交易市场和景区商店,索要独立第三方的鉴定证书也很重要。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专业人员缺乏,很多通过简单手段做假的珠宝,也出现在包括武汉在内的*各地商场。“上世纪90年代初我省调查发现珠宝不合格率接近50%。”徐力介绍,1993年,中国地大珠宝检测中心成立,我省珠宝行业开始引入第三方专业珠宝鉴定,到上世纪90年代末,湖北珠宝市场合格率上升到80%-90%。“因此,在省内规范的商场购买有省级以上鉴定机构证书的产品,可能更安全和实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珠宝网无关。国际珠宝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国际珠宝网工作人员删除。

    国际珠宝网客服:0755-25911511

    国际珠宝网
    微信公众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网络110报警服务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513号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授予《可信网站示范单位》
    消息
    官方客服
    反馈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