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国际珠宝网之今日新闻:据小编了解《贵金属命名规则》(GB/T11887~2000)**标准中规范了“白金”实际是“铂”的俗称。业内人士指出,“部分商家将此类产品按18K白金销售,是一种文字陷阱、欺骗消费的行为。”
近日,广州市工商局公布2014年广州市内流通领域销售的珠宝*饰商品抽查检验结果。312家生产企业生产的750款样品中,91款珠宝*饰商品被检验为实物质量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2.13%。
抽检报告显示,本次抽查共检638组产品的贵金属纯度,发现34组低于**标准要求的样品,其中铂饰品7组,金饰品14组,银饰品13组。
7组不合格的铂饰品中,有4组未检出铂,3组含量低于标准要求。根据GB 11887-2012的规定,贵金属铂的表示方法有“铂”、“铂金”、“白金”三种,4组未检出铂的*饰均标称为“白金”,而实测结果为不含铂的白色合金。工商部门指出,这种情况会严重误导消费者,给消费者带来经济损失。
另外,14组不合格的金饰品中,4组为18K金饰品,10组为足金/千足金镶嵌珠宝饰品。根据**标准要求,18K金的金含量不得低于750‰,千足金的金含量不得低于999‰。而检出的不合格18K金样本的实测金含量**为701‰,不合格千足金样本的实测金含量**为976‰。
在贵金属纯度检测项目中,银饰品的质量问题*为严重。本次共抽检银饰品73组,银含量不合格13组,不合格率达17.81%。广州市工商局表示,与其他贵金属相比,银的价格较低,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加工难度小。银饰品的生产销售门槛较低,导致大量不合格银饰品流入市场。
工商部门在处理几起关于白金的消费纠纷时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消费对白金的分辨上。因此消费一定要看清商品标签和*饰上标注的符号。
业内人士对小编表示,“白色K金的正确标注应该是白18K金、白14K金等,“K白金”是一种不太规范的俗称。市场上的14K、18K白金、白18K金等都不是白金饰品。真正的白金是铂,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轻易不会掉色,且白金饰品一般都打上“Pt”字样和表明纯度的数字,*饰店里的产品上所见的 “Pt900”或“Pt950”代表该*饰中铂金的含量分别为90%和95%。”
北京某珠宝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告诉小编,“利用含糊的文字标注和低廉的价格诱导、欺骗消费是部分珠宝商家的惯用手段,专业知识相对缺乏的消费应尽量到正规、信誉好的大商场购买此类贵重物品,且购买前一定要细心鉴别。”
“*先要注意查看饰品上的印记,戒指标在内圈,而项链则标在搭扣处,白金*饰一般都打上“Pt”字样和表明纯度的数字,含铂990‰以上白色*饰,一般打有“足铂”印记,凡是不打有“Pt”印记的饰品,都是不含有白金(铂)的饰品。其次,白金外观呈灰白色,光泽柔和,密度高,质地坚硬。此外,消费购买铂金*饰时应要求经营出具发票,注明*饰的重量,并在发票上写清楚*饰是铂金还是白色K金,以利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该负责人说。
“在铂族金属中,钌、锇、铑、铱比铂和钯硬且脆,只有铂和钯比较柔软,熔点比其他铂族金属低,适于做*饰用料。依据行业规范,铂金*饰应按成色打上Pt和含量印记。”该负责人对小编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