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拜名师:一枚银锁 成就了未来的白银帝国
![]() 老银匠刘国乾
"学习永无止境,刘老师将毕生所学都传授于我,教给我的不仅有银饰的技艺,还有历史悠久的中华手工艺文化。自此,坚定了我将中华银饰文化发扬光大的决心。"——李杰石
1993年,在郑州商业大厦门口,李杰石和爱人一起,开始了创业的小日子,他自学焊接技术、打金手链,用挣来的钱给自己和爱人各买了一辆山地车,"那是当时*幸福的事情"。
机会总是垂青于一直坚持不懈努力的人。李杰石日渐小有名气,**,商业大厦内的商户找到他,想把他做的手镯在商场里售卖。
李杰石心想,我做的*饰已经可以给商场的柜台供货了。这时,他开始不断拓展产品的种类和样式。除了金银手镯,李杰石注意到,银锁也很受人们的欢迎,可当时他还没有掌握这门技艺。
于是,好学上进的他开始四处寻访制锁的名师。终于遇见了一位老银匠刘国乾,李杰石回忆说,刘师傅是明代从江西迁至河南的,祖祖辈辈都是银匠,没有徒弟,见到醉心打造银饰的李杰石,刘师傅终于了却了将制银手艺传承下去的心愿。
刘师傅打心眼里喜欢这位虔诚的年轻人,不到一周,就将毕生所学倾囊授出。聪明好学的李杰石很快就掌握了制作银锁中錾刻、烧熔、景泰蓝等手艺,他制作的银饰更加精美,受到了青睐。当时已经70多岁的刘师傅见到徒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很是欣慰,如今,刘师傅虽已过世。但在新密市梦祥的博物馆中,依然保留着他的手工艺品。
"恩师难忘。"李杰石说,"刘老师将毕生所学都传授给我,不仅有银饰的技艺,更有历史悠久的中华手工艺文化。那时,我就想,一枚银锁虽小,但承载的文化是厚重的,自此,坚定了我将中华银饰文化发扬光大的决心。"
很多传统工艺都因未能遇到可以传授的人而遗憾失传,可以说,源远流长的传统制银工艺因为有刘师傅这样的匠人而保存下来,也因李杰石这样虔诚热爱它的人才得以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