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王子”向志友
动物造型的珍珠工艺品
精美的贝壳工艺品
走进位于湖北省鄂州市南浦路上的“梁湖珠宝”店,琳琅满目的珍珠产品让人目不暇接。用珍珠串成的项链、手镯等饰品一应俱全,虎、牛、鹰等飞禽走兽造型的珍珠工艺品也应有尽有,无不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这家店的主人名叫向志友,原来是鄂州市东沟镇六十村的一位普通农民。在风光旖旎的梁子湖畔,凭着满腔的热情和坚强的意志,向志友用一颗颗珍珠,串联起光彩夺目的五彩人生。 梦想折翅欲重飞 对于出生在农村的向志友来说,他**的人生梦想就是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跳出“农门”。然而,1982年的高考失败,使他的**人生梦想折断了翅膀。 面对着烟波浩渺的梁子湖,向志友一个人静静地坐了三个晚上,任凭晚风吹打着自己失意的面颊。想起这些年来父母含辛茹苦供养自己上学,自己却没有用好的成绩回报他们,向志友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愧疚中。深秋的晚风拍打着湖面,阵阵寒意使他逐渐清醒起来。他意识到自己不能一直这样消沉下去,虽然高考失败了,但并不代表整个人生的失败。他决定面对现实,抬头向前看。 从此,向志友开始了白天种田、晚上看护鱼塘的劳作生活。每到晚上,当他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梁子湖畔时,常常哼起当地的民谣:“穷三山、富月山、不穷不富是峒山;穷三山、泪不干、祖孙三代共条裤子穿”。每当他唱起这*民谣时,就会不由地感到心酸:虽然父辈们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田间劳作,却依然改变不了贫困的生活状况。他在心中默默发誓:一定要依靠知识和科技改变家乡贫困的面貌,让乡亲们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日子**天过去,直到1985年的**,在一本科普杂志上,向志友偶然看到一篇关于《广东沿海地区的农村利用海水养殖珍珠致富》的文章。他眼前不禁一亮:梁子湖有着丰富的淡水资源,何不走出一条淡水养殖珍珠的路子呢?他高兴地将这个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有些犹豫,因为当时国内盛行的是海水养殖珍珠,很少有淡水养殖珍珠成功的例子。然而,打定主意的向志友毅然背起行囊,独自一人乘上了南下的列车。 在广东沿海地区学习期间,向志友虚心向有养殖珍珠经验的渔民请教,扎扎实实学习海水养殖珍珠的技术。同时,他还和当地渔民尝试着在淡水中养殖珍珠。为了掌握亲蚌选育技术,向志友四处打听消息,终于得知江浙地区有一些养殖大户在进行淡水养殖,并在亲蚌选育方面取得了成功(编者注:用于人工繁殖的蚌为亲蚌)。他便自费到这些珍珠养殖专业户家中取经,并购回种苗进行试养。经过近两年的精心培育,他终于摸索出了一套在淡水中繁殖培育亲蚌的方法。 精心呵护珠生辉 三年后,外出学习的向志友满载而归。他买来养殖珍珠所需要的蚌源,雄心勃勃地开始了他的珍珠养殖生涯。 **年,由于亲蚌种苗和水体质量出现问题,出产的珍珠不仅颗粒小,光泽度也达不到要求,投入的1万多元资金瞬间化为乌有。 这时,村里传来了讥讽的声音:“只听说过海里能养珍珠,还从没听说过能在淡水里养珍珠的,这不是往里白搭钱吗?”面对村民的不信任,向志友心里像是被打翻了五味瓶一样。他努力说服自己不去理会,继续埋头分析失败的原因。 经过反复的对比分析,向志友终于发现,繁殖的亲蚌为同一水体来源是造成亲蚌个体小、抗病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只有改良亲蚌种苗,才能培育出适宜本地生长的亲蚌种苗。为此,他多次到广东采集人工繁育的亲蚌种苗,然后将外地亲蚌种苗和本地的亲蚌种苗进行杂交。为了观察蚌苗的繁殖和生长,他在鱼池边搭了个简易棚屋,吃、住都在棚屋里。四月份的鄂州正是多雨的季节,天气还有些寒意,但向志友仍坚持每天下水观察。尽管很苦很累,但他毫无悔意,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养殖上,希望能早日将蚌苗培育成功,让乡亲们看到淡水养殖珍珠成功的希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50多天的精心培育,一种适应本地生长的优良蚌苗终于被成功培育出来。第二年,向志友就将这些蚌苗放入家里的鱼池中。经过近两年的精心繁育,这次产出的珍珠颗粒饱满,且色泽晶莹,为他带来了3万多元的收入。 **批珍珠养殖成功了,村民们开始对向志友另眼相看了。为了扩大养殖规模,向志友与村委会商量,把村中闲置的100多亩湖面也利用起来进行鱼、蚌混养。由于他培育出的珍珠成色好、产品档次高,外地客商纷纷前来收购,年收入也逐年翻番。 当向志友的珍珠养殖渐渐走上正轨的时候,村民们也开始纷纷尝试。但由于不懂技术,产出的珍珠不仅颗粒小且成色差,多数养殖户都亏本了。 这一切,向志友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对全村的养殖户进行调查后发现,许多养殖户不按规范的养殖技术进行操作,是造成养殖失败的主要原因。为了让村民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向志友决定对全村的养殖户进行免费培训。没有教材他就自己编写,没有教学场地他就在自己的家里开班授课。村里的养殖户听了他的课后,都深有感触地说:“当初我们都把养殖珍珠看得太简单了,现在才明白里面学问大着呢,只有学到了技术才能真正发家致富。”对于前来学习取经的村民,向志友不仅尽其所能悉心指导帮助,还常常主动上门,帮助村民解决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几年来,向志友免费为村民进行养殖培训20多次,提供优良种苗10万多只。在他的帮助和指导下,全村85户村民靠养殖珍珠走上了富裕之路,他也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珍珠王子”。 手捧珍珠找市场 面对成功,面对乡亲们的感激与赞美,向志友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1992年,**将梁子湖列为生态旅游区,他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了旅游业带来的商机,将目光瞄准了新的目标――开发珍珠系列产品。 1993年,向志友开起了村里的**家珍珠成品加工厂,加工珍珠及贝壳工艺品。为了保证质量,他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并投入20多万元对生产设备进行了改造。在向志友的严格把关下,加工厂加工出的产品不仅质量可靠,而且样式美观,投放市场后深受游客的喜爱。 为了将珍珠饰品打入国内市场,向志友还多次带领设计人员到武汉、广州等地的商场进行考察,广泛听取商家和消费者的意见。回来后,他根据客户需求,亲自参与样品的设计与生产。 有一次,广州的一个客户订购了500套珍珠饰品。由于对方要货时间紧,向志友和厂里的工人连续加班4个昼夜,终于将这批产品按时生产出来。当客户拿到这些产品后,十分感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你们还能生产出质量这么高的产品,真是了不起!”听着客人的赞许,向志友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珠光闪闪照四方 面对创业带来的成功,向志友没有止步。随着梁子湖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1998年,向志友在旅游区开了一家200平方米的“六十农家店”,经营烟、酒及农特产品。他还特意在超市里开辟了一个专柜,陈列自己生产的珍珠饰品。 由于经营有方,向志友的生意越做越顺。两年后,向志友终于把生意做到了城里。他在鄂州市*繁华的街道――南浦路上,开了一家30平方米的“梁湖珠宝”店,主营珍珠饰品及贝壳工艺品。“我一直希望自己能跳出‘农门’、进入城市,这也算是圆了我的一个梦吧。”说到这里,向志友眼望远方,仿佛又回到了25年前。 向志友富了,但他没有忘记服务乡亲、回报社会。多年来,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无论是“希望工程”捐助还是资助贫困学子,他都慷慨解囊。为了保护梁子湖的生态环境,向志友还主动提出缩减水面养殖规模。 “水面缩减了,收入肯定会减少。但是如果水质变差了,不仅珍珠质量会下降,还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也希望自己家乡的天更蓝、水更清。”听着这朴实真挚的话语,我们好似看到了一颗如珍珠般晶莹剔透的心。 珍珠璀璨,串起心中梦想;珠光闪闪,照亮创业之路。衷心地祝愿向志友的生意越做越好,创业之路越走越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