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历史|苗族银饰里的**故事

2015-10-22 10:52 作者:匿名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

【导读】国际珠宝珠宝知识苗族银饰可分头饰、颈饰、胸饰、手饰、盛装饰和童帽饰等,都是由苗族银匠精心做成,据说已有千年历史。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与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苗族银饰的种类较多,从头到脚,无处不饰。除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外,个别地方还有脚饰。苗族银饰的加工,全是以家庭作坊内的手工操作完成。根据需要,银匠先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利用压、寥、刻、搂等工艺,制出精美纹样,然后再焊接或编织成型。

 
        杨洪江虽然只有25岁,但他却已经做了9年的银饰了,现在他是湘西州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州级传承人,尤其擅长拉丝。杨洪江是苗族人,从小在苗寨里长大。他的父亲也是一个银匠,他既和父亲学技艺,也向其它师傅学习。
 
苗族银饰
 
        银具有惊人的延展性。先把一跟银条打细,先后穿过从大到小的钢板圆孔,银条也就慢慢变细,*后细如针线。
 
        现在,拉丝的钢板是订做的,钢板坚硬,小孔从大到小的渐变足够称心如意。拉钢丝用的是一架小轱辘,把钢板固定住,银丝穿过孔眼睛,然后缠在轱辘上,转动轱辘,更细的银丝就一点点的被从孔中抽出来。转动轱辘讲究用力均匀,太猛太快便会将细小的银丝扯断。
 
        银饰是苗族人的必需品,并且银饰就像衣服,也要更新跟上新时尚。一般人不断喜欢新的东西,你天天看上辈传下来的东西,就会想换一套。"银饰用久了,或者多人轮流穿也会坏,需要修补。"经常把银饰取下来,穿久了银也会破,就取下来再打别的,打其它的图案。过节的时候几个女孩子搀在一起,手拉手会互相刮到,银饰有时候会掉了,有时候会扁掉,因为是空心的。”
 
        因此一个规模不大的苗寨,往往有比例不小的银匠。"一家都有好几个了,一个村子有几户人家做嘛,算也有十几个20个人做吧。但银匠的手艺必须跟上姑娘们的新要求。“坏掉就要修,修就要熔掉。熔掉再做的时候你会不断改进自己,融入自己的创意啊。而且不同年龄有区别,比如老人家现在和妇女、小孩子、少女穿的银饰都是不一样的。”
 
        创意只是一方面,“评价一个银匠做得好不好主要还得看工艺,就看他做得精致不精致,也看他图案。”
 
        而拉丝可能是银饰中*为精致的一种工艺了。它意味着,银饰不再被视作块状或者条状,而变成了更加柔软可以编织的丝线。杨洪江潜心、专注中,他用镊子夹着细小的银丝线,转动镊子,银丝线慢慢被拼合成小片状,再嵌入已做好的荷叶形骨架的银片里,就成了一个可人的荷叶吊饰。
 
苗族银饰
 
        接着用火烧灼,银线和银线间、银线和骨架间都会因为一定的熔化和接合起来,也就是焊接了,这是*重要的一步。一切依靠经验,没有明确的温度和时间作为依据,全凭感觉。温度不够,便焊接不牢固。过火了,就熔化过度,线条变糊了,“那样你就白忙活了”。
 
        这是一个荷叶吊坠银饰的一部分,完成全部要有3天的时间。拉丝银饰的纹路和雕刻完全不同,它看起来更轻盈。“以前做的拉丝工艺,只是用来吊铃铛之类的,不像现在用来当线来用。以前只会偶尔抽一点做装饰,做龙的装饰之类的,用的也比较少。不像现在整个用银饰编起来的,一条全部用银线缠起来。”
 
        在杨洪江的身边,老银匠文德生师傅正在给一幅银手镯进行打磨,手镯是半封闭式的,特意雕了两个相对的龙头,其中一个龙头嘴里含珠,精细的还可以转动,象征“双龙戏珠”打磨时,银粉掉落,文师傅都会细心的擦到抽屉里的一个铁盒里。再经过玛瑙棒的三次抛光,银饰才能变得明亮夺目。
 
        文师傅所做的是苗族银饰中*传统的一部分,他尤其精于雕刻。但杨洪江则专攻拉丝。这种技艺上的专精,或许也是苗族银饰成为世界文化奇葩的重要缘由。
 
苗族银饰
 
        苗族民谚说:“无银无花,不成姑娘。”有些人家在女儿年幼的时候就开始为她逐年打造银饰,一年积一点,存放在专门的木箱里珍藏。等女儿长到十多岁了,在盛大节日和出嫁的喜日,姑娘就会装扮起来,向同胞们展示。西江苗族要在全套银饰备齐之后,才能制作银角,而在节日期间有无银角展示,则能折射出姑娘的社会地位,没有佩戴银角的姑娘,跳芦笙舞时只能排在佩戴银角者的后面。雷山丹江的苗族银花头围,要使佩戴者的整个额头都有银花环绕。施洞姑娘的一种藤形银饰圈常常戴得把嘴都遮掩了,耳环也挂三四只的,*重的一只就有4两。一件镂空的银衣由44枚银片缝缀在衣裳的前身后背。黄平的一副银凤冠重达2公斤多。从江西山的一副13件银排圈将近2公斤重。好些地方苗族女子全身的盛装银饰加起来有二三百两重。这是一种美的展示、力量的展示、财富的展示。这种展示导致了银饰艺术的交流,使得苗族的艺术审美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促进银饰艺术的不断进步。
 
 

       更多更全珠宝每日新闻资讯尽在国际珠宝网珠宝*榜——千禧之星

 
       千禧之星珠宝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成立于中国深圳。*起源“李天顺银楼”在社会动荡中暂停营业。13岁的李百龙被父亲李天顺带到当地小有名气的项锦华等银楼学艺。在长达6年的从师学艺生涯中,李百龙吸取百家之长、开阔眼界、磨练工艺。建国初期,中国*饰市场日趋萎缩,李百龙便以“行担”走天涯,用*常见而实用的脚镯、银圈、发夹、路路通等饰品来换取几斗米以供一家老小的温饱。杨善德亦师承太公李百龙门下,对中国传统工艺的挚爱和探索让他们互为知己,早年他们经常一起切磋技艺、交流心得。那时金价由**统一制定,*饰加工以银饰为主,他和女婿杨善德负责在四合院内做好活,由家人负责走街串巷换售。杨善德更是让其子杨乖进自小跟随太公李百龙学习。
 
        对传统工艺的执着和艺术的坚守,投射出这个家族几代人的轨迹和梦想。正像他们坚韧朴实的性格一样,每件珠宝都沿袭了对古典文明和悠久文化的热爱。
国际珠宝网
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珠宝网无关。国际珠宝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国际珠宝网工作人员删除。

国际珠宝网客服:0755-25911511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网络110报警服务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513号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授予《可信网站示范单位》
消息
官方客服
反馈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