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1:和田玉 今年“双十一”,57岁的张姨就在天猫网上抢购到了一块和田玉的平安牌。虽然当时买的时候觉得是捡到了一块宝,可是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又有些担心是买到了“Y货”。
“主要是觉得价格便宜,又只有这么一块了,我就抢下来了。”张姨说,自己是在天猫网的一家珠宝网店购买的这块和田玉,原价6000多元,“双十一”活动价只要2750元,用的是新疆山流水料。
收到实物后,张姨越想越不放心。她逛了不少玉器店作比较,又看了很多介绍和田玉的视频,还是无法辨别这块和田玉的真假。
笔者仔细看了这块和田玉,雕工比较精细,玉石白中透绿。“万一买到"Y"货,也就只有自认倒霉了。”张姨把翡翠送检,实验室外,心情忐忑。一个小时后检测方告知,这是货真价实的和田玉,“真的吗?太好了,太好了!”,张姨拿到了检测结果,高兴得差点跳起来。
经过检测,张姨买的这块平安牌的材质的确是和田玉。虽然按照检测规定,和田玉不检测产地,但是从和田玉的市场售价来看,张姨这次网购是捡到宝了。笔者在市面上进行了比较,像张姨这样的和田玉平安牌,售价都在5000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了1万元。“这下我可以放心天天戴,你也不得说我了。”张姨对着老伴说。
如何挑选和田玉?重庆市珠宝玉石与贵金属质量监督检验站专家给了一些建议。
*先,可以观察玉石的透明度。专家说,在玉石中有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而和田玉属于半透明,在光照下,能透过光,但看不清透过的物像。所以,市民可以将玉石对准光源,用手在玉后晃动,真的和田玉能看出有黑影晃动。
还可以敲击和田玉,听听声音。和田玉由于质厚温润、脉理坚密,所以在敲击下声音清脆、洪亮。市民可拿两块相同的玉对敲几下,如果声音喑哑则不是和田玉,和田玉的声音比较清脆,像钢一样。
鉴定2:翡翠
48岁的李成先送检的一只翡翠手镯,算是家中的压箱宝。李成先的这只手镯以翠绿色为主,光滑剔透。
“买了18年了,平时都很少带,放在家里珍藏起的。”李成先说,这只手镯是在解放碑一家大型商场购买的。虽然已经找不到当时的购物凭证,但是李成先清楚地记得,这只“天然翡翠手镯”的售价是10600元。
“还打了折的,原价是18000多元。”李成先说,18年前的1万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当时,买这只手镯的目的就是为了收藏,希望以后能升值。“当时金价才一克一百多块,现在都翻了两倍了。”李成先认为,这只翡翠手镯的价值也应该翻了几倍。
但是,一小时后,检测结果让李成先大失所望,因为这只天然翡翠手镯是“次货”。“手镯材质经过人工处理,不是天然翡翠。”检测人员告诉李成先,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手镯虽然材质是翡翠,但内部有有机物质存在,很可能是经过充色处理,并不是天然翡翠。
从市场售价来看,天然翡翠和处理过的翡翠价格相差较大。以李成先购买的这只75克重的手镯为例,如果是天然翡翠,价格一般会在3万元以上,但如果是经人工处理过的翡翠,售价只有3000元左右。
购买翡翠饰品,辨别好次的*简单方法就是看珠宝鉴定证书。天然翡翠会在证书上写明“天然翡翠”,而如果是经过处理的翡翠,证书上则会写明是“翡翠(处理)”。
“翡翠并没有A、B、C级,这种说法是一些商家的俗称。”专家提醒,珠宝玉石中,只有钻石等极少数种类分级别,因此,不要听信商家说的“A级”或“B级”翡翠。
鉴定3:黄宝石
泰国买的“黄宝石”戒指 检测发现是蓝宝石
家住江北区的刘晓明就拿着一只镶嵌宝石的戒指送来检测。戒指是去年她和老公报团去泰国旅游时,在当地的“皇家珠宝”店购买的。
“我当时说不买,我老公硬是喊我买,说肯定是真的,比国内便宜。”刘晓明说,自己*后还是花了近3000元买了这只戒指。
按照当地店员的说法,戒指上镶嵌的是泰国本地特有的黄宝石,价值不菲。检测结果显示,这只戒指镶嵌的不是黄宝石。不过,刘晓明没有想到的是,看上去明明是一颗黄色的宝石,检测结果居然是蓝宝石。
“从材质上来看,这颗宝石就是属于蓝宝石。”检测人员拿出了检测标准说明,根据检测结果,这颗宝石属于“刚玉”,而刚玉只有“红宝石”和“蓝宝石”两种。
红色的刚玉是红宝石,其他颜色的刚玉都是蓝宝石。“我怀疑这颗宝石染过色。”检测人员说,因为检测是不是天然宝石会对宝石有损伤,所以这个怀疑目前还无法得到验证。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刘晓明买的这只戒指既买错了,又买贵了。蓝宝石戒指的市场售价一般不超过千元,加上刘晓明这只戒指的指环为银质,并不是黄金或白金,所以价值会更低。很多人用颜色来区分宝石,实际上这样的方法是错的。真正用颜色来定名的宝石,只有红宝石。但是,还是有一些商家会把红色的水晶也称为“红宝石”来误导消费者。
更多商家会以颜色来命名宝石,如“绿宝石”、“黄宝石”等,实际上都不是宝石的名称。
“"绿宝石"可能是云母绿,"黄宝石"则有可能是水晶,也可能是蓝宝石。”专家提醒在购买宝石时,要查看清楚宝石的鉴定证书,不同材质、不同产地的宝石,价值相差甚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