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洛夫”钻石——克里姆林宫钻石库收藏的七大传世珍宝。这枚稀世之珍呈浅蓝绿色,晶莹无瑕。 这枚钻石于十七世纪初在印度戈尔孔达矿区发现,是迄今为止出自印度的**而又*美的钻石之一。专家从它的晶面推断,它是一块大钻石的裂块,原石大概有四百至四百五十克拉重,它的**有案可查的主人是帖木儿的第十世孙亚格巴。此人当时统治印度,崇尚武功,自称「世界之王」;同时酷嗜宝石,到处搜寻。他下令将这枚当时还未命名的钻石交给一个*饰匠加工。*饰匠诚惶诚恐,尽量保持原石的形状和切面,因而成品的外观显得不很规则。尽管如此,加工过程中还是损耗了原石重量的一半多,成品仅重九十四点八克拉。亚格巴大怒,不仅没有给他加工费,反而没收了他的一切财产作为赔偿。 十七世纪中叶,亚格巴的儿子篡夺了他的王位,将他关进黑牢。一六六五年,新王奥伦格─者布向着名的旅行家和珠宝鉴定家塔维尼埃出示了王室珍藏,恩准他称量和描绘其中的主要珠宝,其中便有“奥尔洛夫”钻石。 一六六六年,奥伦格*者布得到另一枚重一百八十六克拉的大钻石,呈印度玫瑰形。国王把它与“奥尔洛夫”配为一对,十分珍爱。 传说在十七世纪后期,这两枚巨钻曾被嵌作考维里河边一个小岛上寺庙菩萨的眼珠。当时一名法国士兵骗取祭师的信任,成为这一寺庙的卫兵之一。他见财起意,盗走这两枚钻石,将它们卖给一个英国船长,得钱三千英镑。后者把它们带到伦敦,以一万二千法郎卖给一个犹太商人。后来,它们不知怎么落到伊朗国王纳迪尔手中,将“奥尔洛夫”赐名“光海”,另一枚为“光山”。他们汲取前代教训,把它们嵌在宝座上,以免被人盗走。 纳迪尔死后,“奥尔洛夫”再度被盗,几经转手,被亚美尼亚商人格里戈利.萨弗拉斯买得。一七六七年,他把它存入阿姆斯特丹一家银行。一七七二年,他将它卖给他妻子的侄儿、俄国宫廷*饰商伊凡.拉扎列夫。而后者又于一七七三年将它转卖给奥尔洛夫伯爵,得钱四十万银卢布。一七七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奥尔洛夫将它献给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以祝贺她的命名日。从此,“光海”改名“奥尔洛夫”,成为俄国沙皇令牌上的装饰品。按一八九五年的估价,它值二百三十九万九千四百一十银卢布。至于现在,说它价值连城,也绝不过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