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雕玉——浓墨重彩的暖色调
采访之初吴灶发便同我们分享了他在玉雕方面的独特看法,他说千万不能小看打磨的作用,将作品的边边角角重新抛光打磨,相当于重新制作了一遍作品,很能够形成新的创意,是对玉雕作品*后的把关。
回溯其挥毫泼墨,所绘就的江南婉约般的人生,吴灶发向我们描述起他挚爱的故乡,吴灶发人生中*次出现的浓墨重彩。1977年,吴灶发出生于江西婺源,那里夏天开满了黄灿灿的油菜花,他贪婪地吸吮那片故土的颜色,并将其映射到玉雕作品中去,一种带着印象派与细致具象俱佳的温暖艺术。
1995年吴灶发赴上海玉雕厂,师从上海玉雕厂郎力军大师。吴灶发对这段学艺生涯颇为感激,他说,师傅当时见其年纪较小,却格外认真,做事勤勤恳恳,遂对他十分亲切和看重。早期的上海连公交车用上海话报站,吴灶发听不懂上海话,师傅便骑自行车带他回家;尽管当时师傅仅有一居室,却仍腾出空间给吴灶发居住:这种紧密的感情连接与依赖关系对吴灶发影响卓著。他说,我深刻的知道,这是我自己的师傅。
在3个月的密集学习中,吴灶发在师傅的悉心指引下学习炉瓶器皿的雕刻技法。香薰瓶的雕刻无法借助机械,不论雕刻的幅度要对称,还是对玉器充分磨圆,从方形到六边形再到圆形,完全凭借工艺师个人对于玉料的把握。在师傅的严格教导下,吴灶发像海绵一样吸收着雕工技法,一丝不能马虎的打磨雕琢,奠定了吴灶发扎实的玉雕功底,同时也很好的培养了他看玉的眼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