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坚守传统到崇尚创新 在昆商人琢玉镂金的生意经(3)

2016-08-21 21:10 作者:资讯社区服务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
 
  腾铮:
 
  从广东带回
 
  “种子”工厂
 
  近两个月来,昆明的翡翠商人们陆续收到腾铮的“拜帖”。行话叫“拜码头”,即“新人”拜会同行。事实上,不仅昆明,在整个翡翠行业,腾铮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回家
 
  “朋友告诉我,在昆明没有翡翠玉石加工厂办得成功。”于是,两个月前,腾铮把在广东平州加工厂骨干团队带到了昆明。虽然在云南、昆明开一个翡翠玉石加工厂的成本要远远高于在广东。“我是昆明人,现在回家了。”
 
  8月1日,昆明经开区顺通大道紫云青鸟文化创意园1栋17号商铺,在热烈的爆竹声中宣布正式开业。从商铺中的电梯上到3楼,即是加工厂。走廊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玉石毛料,经过一个展示区后便来到雕刻车间,七八个看起来只有20来岁的小伙子坐在机器前埋头工作。顺着走廊走向*深处,是设计中心,设计师们用铅笔在玉石上勾画着,这里将是整个加工厂的“心脏地带”。
 
  姜黄色棉质T恤,昆明中年男人中极为少见的潮流发型下,是一张拥有混血儿式深邃五官的脸。初次见到腾铮,左手腕上大大的串珠和一枚玉石戒指格外引人注目。
 
  比起商人的头衔,腾铮更愿意称自己为设计师。“我手里有很多顶尖的设计。”谈起玉雕,一直平和的语调中难掩兴奋。
 
  入行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正是玉出云南的开端,当时的腾铮还是一个20来岁的年轻小伙。父亲是缅甸玉石商人。  
 
  那时候,翡翠从泰国流行到了香港。一个姓许的香港翡翠玉石商人偶然在香港拿到了一手货,仔细看了后觉得货型不是泰国的,多番打听后了解到这手货来自云南。几经辗转,许姓商人来到云南,推动成立了一家进出口公司,开启了云南的翡翠玉石外贸生意。腾铮也是在这个时候来到昆明,正式进入翡翠玉石行业。那时的他是进出口公司珠宝店珠宝部的经理,主要负责销售和仓储。
 
  不过,进出口公司珠宝店珠宝部并没有存在很长时间。“公司结束后不得不出来自找出路”,随后腾铮就离开了昆明去到盈江一带,在那里一待就是6年。这6年腾铮倾心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打造自己的团队,他带出来的人,从对玉石一无所知到业界知名,至今仍活跃在缅甸华侨和云南边境的玉石行业中。善于培养人和在打造团队方面的特殊禀赋,是使得腾铮逐渐在这个行业中小有名气的原因之一。
 
  他本人对翡翠的理解有着独到的一面。“这块毛料价值1000万元,很多人拿在手里会抖。”腾铮一只手拿着电筒,另一只手用黑色水彩笔在一块大概两个巴掌大的玉石毛料上画着,“这里再推掉一点就没有棉了。”处理起这类昂贵的原料腾铮毫无迟疑。
 
  “走上玉石加工的路其实是被迫的。”一直以来,腾铮还是广东玉石加工厂*重要的供货商。期间,他供货的有些加工厂经营出现问题,还不上货款,腾铮就变成了股东。
 
  播种
 
  离开20年,重回家乡和事业起步的地方,腾铮并非只是简单地想办个加工厂。“来到一个城市,必须要做成一个事业。”
 
  非常喜欢读书、学习的腾铮,在准备来昆发展后,就陆续拜访了云南知名专家学者,并查阅了大量有关古滇文化的资料。他深深地感受到了古滇文化背后的价值,因此,他决心用自己对翡翠玉石的认知、对人才团队培养的经验,闯出一个玉雕业的“古滇派”。
 
  在由云南省质监局、云南省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等权威部门发布《云南省珠宝产业质量分析报告》中指出,云南珠宝玉石产业扔存在产业链不完整,部分重要支柱品种“两头在外”,导致产业附加值流失的问题。比如,作为云南珠宝玉石品种的顶梁柱——翡翠,不但原料产地不在国内,就连加工当中*重要的两个环节“雕刻”和“镶嵌”中超过半数的份额也不在省内。
 
  因此,翡翠加工业一直是备受云南省各级领导关注的产业之一。
 
  云南珠宝市场素有“**的原料、二流的工艺、三流的市场”之说,虽然事实不完全如此,但也反映出整体面临*、**打造乏力、经营状况落后的局面。营商环境比不上沿海地区,导致新鲜血液注入受阻,自身造血质量不佳的境况。在这种局面下,以腾铮和其团队为代表的行业先锋的回归,那就是一粒“种子”。
 
  腾铮说,给他5年时间,他有信心让云南的翡翠加工业呈现另一番局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珠宝网无关。国际珠宝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国际珠宝网工作人员删除。

国际珠宝网客服:0755-25911511

>> 热点图片
国际珠宝网
微信公众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网络110报警服务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513号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授予《可信网站示范单位》
消息
官方客服
反馈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