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玉**标准发布、南阳玉产业及独山玉概况

2015-11-30 09:38 作者:匿名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

【导读】国际珠宝日新闻 独山玉**标准发布、南阳玉产业及独山玉概况。

 
         一、独山玉**标准的正式发布
 
         2015年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独山玉命名与分类》**标准(GB/T31432—2015),该标准于2015年6月1日正式实施。
 
         《独山玉命名与分类》**标准是由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河南省珠宝玉石*饰行业协会、南阳市国土资源局共同起草,历时5年,反复探讨研究,不断修改完善,于2015年4月27日通过*珠宝玉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的评审会严格审查。
 
         独山玉**标准内容科学严谨、特色鲜明,具有广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对我国进行独山玉的分类及鉴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填补了珠宝玉石行业长久以来独山玉分类标准的空白,将有助于规范市场行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日益珍稀的独玉资源;并大幅提高独山玉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积极促进独山玉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和玉文化的推广。
 
 
         二、南阳玉文化产业基本情况
 
         南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风景秀丽、文化灿烂,是河南省面积**,人口**的省辖市,是**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旅游城市、**园林城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所在地。南阳是中国四大名玉---独山玉的原产地,玉器加工历史悠久,玉文化底蕴深厚,玉产业基础坚实,已经成为南阳一张靓丽的城市文化名片。
 
         产业规模较大。现有玉雕加工企业(户)1.5万多户,玉雕专业市场17个,各类玉雕精品门店、摊位2万多个,玉雕销售遍及*各大中城市、所有旅游景区及50多个**与地区。全市从事玉产业人员达30万人,年生产销售玉雕产品2000余万件,约占*玉雕行业总量的50%,销售额300亿元,约占*的35%。南阳已成为***的玉雕加工销售集散地、人才培育输出基地和玉文化研究传播基地。
产业链条完备。初步形成了以拓宝公司、玉神公司、神圣公司、文心读玉公司等规模企业为龙头,以加工小区和专业市场为龙身,以专业村为龙尾的生产加工销售体系;形成了原料采购、文化研究、教学培训和产品设计、生产、质检、包装、宣传、销售、*创建等各个环节齐备的产业链条,这在*玉雕产业基地中是绝无仅有的。
 
         加工优势突出。南阳是“中国玉雕之乡”,玉因“雕”而闻名,自古以来就有“万户柴扉内,朱砂琢玉矶”、“十个玉器匠,九个南阳人”的说法。据统计,目前,南阳玉雕加工人员占到*玉雕加工群体的60%以上,加工人员约10万人,庞大的加工队伍,为玉文化产业备足了发展后劲,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品种类齐全。既有国内的和田玉、独玉、岫玉、昆仑玉、蓝田玉、酒泉玉等,也有国外的缅甸翡翠、巴西玛瑙、俄罗斯白玉、阿富汗白玉、加拿大碧玉等,囊括了世界上发现的优质玉料100多种;形成了摆件、饰品、实用保健三大体系10多个门类1000多个品种。玉雕产业的发展,辐射带动了石雕、瓷器、铜器、古玩、字画、木雕、角雕等8个艺术产业群体的发展。
 
         人才队伍庞大。目前,南阳共有各类玉雕专业技术人才10万余人,占我市从业人员的三分之一。其中,初级玉雕专业技术人才20000余人,高级工艺师1000余人,省玉石雕刻大师191人,省工艺美术大师152人,中国玉石雕刻青年艺术家6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26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人。南阳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玉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高端人才和遍布*大江南北的营销大军,在*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
 
         市场体系健全。目前,全市共有玉雕市场18个,其中中心城区6个,镇平12个。中心城区市场主要由南阳玉雕大世界、三顾缘、卧龙玉城以及南阳国际玉文化博览中心等专业市场和沿街店铺组成;镇平主要有玉雕大世界以及石佛寺镇贺庄摆件市场、榆树庄玉镯市场、玉博苑、万玉和、国际玉城、天下玉源等12个专业市场。全市玉雕市场共有摊位21000多个、精品门店3500个,初步形成梯次搭配、优势互补的市场构架体系。
 
         发展前景广阔。“十三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南阳将抢抓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机遇,积极实施《南阳市玉文化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以打造千亿元特色产业为目标,以产业要素全面升级为动力,以构建新型产业发展战略体系为支撑,引领玉文化产业在更高层面上实现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培育区域性特色主导产业。到2020年,全市玉雕加工企业(户)突破3万户,其中规模企业500家,各类门店(摊位)增加到4万家,玉雕产业从业人员达到50万人,实现玉文化产业综合经济总量1000亿元,建设*知名、举世公认的“中华玉都”。
 
国际珠宝网
 
         三、独山玉概况

         (一)独山玉历史由来
 
         独山玉,因产于河南省南阳市独山而得名,是我国四大名玉之一。独山玉的摩氏硬度为5.5—7,比重为3.29,其硬度几可与翡翠媲美,德国人曾称其为“南阳翡翠”,苏联地质学家基也夫林科曾把南阳玉归属于翡翠类型的玉石矿床。从矿物学角度来讲,独山玉是以基性斜长石、黝帘石为主要矿物成份、色泽艳丽、质地坚硬致密的矿物集合体。它稀少珍贵,有极高的工艺美术价值,是我国宝玉石宝库中极为珍贵的玉石资源之一。
 
         中国对独山玉的认识和开发利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如在南阳市宛城区的黄山新器时代遗址里就出土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用独山玉制作的玉铲、玉凿、玉璜、玉簪等物。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444件有刃石器中,有7件是用独山玉制做的。其它礼器、祭器中也有不少独山玉制品。其中玉铲数量**,说明在原始社会中独山玉铲已成为当地主要的劳动生产工具之一,并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楚国奴隶主贵族钟爱玉器,他们把玉看成权利和富贵的象征。在后来的河南、湖北楚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独山玉制品,主要有玉刀、玉戈、玉釜、玉钺、玉圭、玉璋、玉壁、玉环、玉璜、玉佩、玉鹰、玉龙、人物等。如淅川下寺春秋时期楚国墓地发掘出土的玉壁、玉璜、玉块、玉梳、玉杯和新野城关春秋墓中发掘的鱼形、三角形*饰等。在随后几千年的历朝历代中,南阳独山玉的开采、加工和使用从未间断。秦朝时期,宛地一带的贵族女子们饰簪用宛珠镶制,还用宛玉制成珠环、耳饰佩戴。据《汉书》记载推测,独山脚下的沙岗店村,汉代叫“玉街寺”,是当时生产和销售玉器的地方,中原一带远至关中,闻名遐尔,外地商人纷纷前来采购并贩卖到*各地。
 
         (二)独山玉质地特征
 
         独山玉玉质坚韧微密,细腻柔润,色泽斑驳陆离,温润,是我国玉种中颜色*为丰富的品种之一,按照《独山玉命名与分类》**标准分为八个品种:1、绿独玉:依颜色色调不同分为翠绿独玉、天蓝独玉、绿白独玉、墨绿独玉四个亚种;2、白独玉:依透明度及矿物组成不同分为冰白独玉、瓷白独玉2个亚种;3、褐独玉(酱独玉):依褐色深浅不同分为红酱独玉、黄酱独玉2个亚种;4、红独玉;5、黄独玉;6、青独玉:依据透明程度分为冰青独玉、油青独玉2个亚种;7、黑独玉:依据颜色均匀程度及矿物组成差异分为墨独玉、黑花独玉2个亚种;8、花独玉。独山玉不但颜色丰富,而且其颜色还具有相当好的稳定性,在自然状态下存放千年而其色不减不变。
 
         独山玉呈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大部分如和田玉一样呈半透明状,品质好的呈透明状。独山玉丰富的颜色,再加上其质地坚韧致密、硬度适中、光泽明亮等特点,为雕琢各类工艺品提供了充分发挥的空间,*适合制作“俏色”玉器。据可考证史料记载,独山玉雕始于夏商,盛于汉唐,精于明清,新中国成立后走向全盛时代,并成为驰名中外的艺苑奇葩。历史性的代表作有渎山大玉海、九龙晷、妙算、千里江陵、云峰古道等系列作品。
 
         (三)独山玉发展趋势
 
         独山玉的市场发展前景非常乐观,升值潜力巨大。相对于市场上其他玉种来说,目前独山玉的价格还没有经过爆炒,处于价值洼地,升值指日可待。
 
         独山玉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1、存量较少:已知独山玉是我国目前独有的一种玉石,而在中国也只有河南南阳这**的产地,玉石储量十分有限。近年来**对独山玉实施了有计划的保护性开采政策,独山玉年产量从5000吨滑落至500吨,原料价格水涨船高。尤其天蓝、绿白等高品级原料价格更是不断提升,供不应求;2、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独山玉作品的**的艺术特点就是顺色施艺,因材取形,注重巧色、巧形、巧雕、巧纹路,因其颜色纹路不同,由此造就了每件独山玉作品都是**的绝品,市场价值不可低估。
 
         随着玉产品文化品位的提升以及宣传力度的加大,藏玉、玩玉、赏玉、佩玉已成为时尚,产品经济价值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一些产品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翠玉、和田玉等**玉器与5年前比,价格上涨了50—100倍!独山玉价格也在不断攀升,一副中档次的独山玉手镯由5年前的几十元升值到几百元,上千元,前后增长了10多倍。特别是近年来玉雕节暨玉文化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更是有力推动了玉雕产品交易,促进了市场繁荣,不少获奖作品被商家提前订购,在玉雕节期间,不仅有郑州、洛阳、驻马店、开封、平顶山、新密等省内城市客商,还有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湖北、陕西等慕名而来的外省客商组团前来观玉淘宝,有效拉动了市场,刺激了消费。从当前的市场行情看,南阳玉雕从精品到普通产品、从摆件到挂件,市场价值都在增长,购买收藏玉雕产品已成为人们重要的投资理财手段之一,保值、增值不可限量,“疯狂的石头”彰显出“黄金有价玉无价”的市场法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珠宝网无关。国际珠宝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国际珠宝网工作人员删除。

    国际珠宝网客服:0755-25911511

    国际珠宝网
    微信公众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网络110报警服务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513号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授予《可信网站示范单位》
    消息
    官方客服
    反馈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