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消费型钻石买买就好
投资型钻石不易跌价
即便钻石越来越难于勘探和开采,但已被开采、销售出去的钻石数量却不会凭空消失。上百年来积攒下来的钻石存量,其数量想必也是极其惊人的。那么对于商家而言,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为了让新产出的钻石能卖掉,就必然不能让存量巨大的钻石再流到市面上来。于是,“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营销口号被设计出来。它赋予了钻石神圣的“幻觉”:钻石象征永恒的爱,所以它不应该被转售。
而如果执意将钻石拿到市场变现,会发现这几乎是难以完成的任务。1970年,伦敦一家消费品杂志从伦敦*有名的珠宝商处买了2颗宝石级钻石,每颗0.5克拉,400英镑。钻石在保险箱里放了大约9年。在这段时间里,英国经历了年均25%的高通胀。但这家杂志在1978年试图出售钻石时,大部分珠宝行拒绝出现金收购,*后杂志社按照**的出价500英镑卖掉了,8年多赚了100英镑,年均复利计算不到3%,扣除通胀因素核算到1970年的价值,只有167英镑。
这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当代。有广州买家表示,曾经在2005年在天河某珠宝专柜购买一只1.09克拉的婚戒,J色、净度VVS2,EX切工,当时的价格是近10万元。但今年若是将这只婚戒拿到当时购买的珠宝店置换,报价是8万元左右。1克拉的钻石,二度销售时的身价尚且如此,曾经在不同年代于国内风靡一时的10“分”、15“分”、30“分”乃至半克拉的钻石,变现的能力就更加可以忽略不计了。
有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在商场渠道购买的钻石大都属于“消费型钻石”,它们的投资属性确实不明显。“但钻石的魅力也不仅仅是它的价格。很多人对钻石充满迷恋,是因为它背后所承载的信息,关于永恒、关于爱,给内心带来的独特感受。这个感受*初也许是某种营销所带来的,但时至今日,也早已是一种世界性的钻石文化。购买消费型钻石的消费者,还是应该学会更多地体会钻石文化带来的价值和快乐。相比起其他投资商品而言,钻石在市场上的价格表现是比较平稳的,有统计表明,钻石的国际价格总体走势仍略高于通胀的水平。但如果执着于要看到明显的价格变化、注重变现和投资,那买消费型钻石*饰真的不如考虑去买楼或者买黄金等其他产品。”该专家说。
但该专家也指出,投资型的钻石——稀有的大颗粒、高品质、无色甚至彩色的钻石,因为其数量越来越少,其保值、增值的属性则是很突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