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今年4月,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透露,深圳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为24%,而北京、上海、广州的这一数字均超过了30%;深圳仍处在人才培养和引进的“赶超”阶段。
据上述住建局官员透露,深圳引进的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比从2011年的59.76%降低至近期的55%。
2016年,深圳大幅提高了对入户深圳的大学毕业生的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补贴额度,本科1.5万元、硕士2.5万元、博士3万元。
一位2015年毕业入籍深圳的硕士研究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于刚工作的毕业生而言,这是一个很大的补贴力度。
深圳市委组织部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深圳将引进大约132万名本科以上学历的、技能型的人才。
前述住建局官员指出,新引进的人才中至少50%的人在深圳没有房子,这些都对深圳保障性安居工程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
探索人才住房保障体系
据深圳住建局的不完全统计,截止到“十二五”期末,保障性住房覆盖的人群大约是136万人,按照官方公布的2015年年末常住人口1138万来计,覆盖比例为12%。
在人才吸引和保障房供应相对不足的双重约束下,深圳将探索单独建立人才住房保障体系。
据了解,深圳住建局正在研究起草《关于优化人才安居制度的若干措施》,其基本思路包括:增加用地供应,结合轨道交通和公共配套设施开发来配建人才保障房;在商品房开发、城市更新和棚户区改造中,提高人才安居房的配建比例;鼓励各单位利用存量用地开发建设人才住房。
一位接近深圳市政府的人士透露,未来还将加大资金保障,专门筹建一个企业化运作的人才住房专营机构。
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指出,深圳的产业转型升级,*倚赖的就是人才。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将人才住房保障单列出来,能更有效地覆盖到广泛的大学生、海归等“夹心层”群体。
他同时指出,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要兼顾公平;比如鼓励单位自建人才住房,未来可能会涉及土地指标分配等问题。
此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个采访对象处获知,目前深圳的一个问题在于,随着新增土地供应的减少,保障房的一大来源是通过城市更新的配建,随着旧改赔偿金额的水涨船高,开发商所支付的高溢价和配建保障房的成本*终转嫁到了商品房购房者身上。
深圳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王锋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深圳应一方面控制旧改过程中的拆迁赔偿成本,另一方面降低地价,但提高安居房的配建比例。
此次住建局释放的消息中,除了增加供应之外,还将探索建立封闭的保障房流转市场。前述住建局官员介绍,未来的人才保障住房,即使个人获得了产权,也不允许其进入市场,而是仅限于一个封闭的流转体系中内部循环。
美联物业*研究中心高级主任张添鸣指出,政策的关键还是要取决于如何落地,包括企业自建人才保障房是否归住建局统一管理,如何分配,如何定价,这些都还需要更细化的政策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