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深圳住建局官员在一场研讨会上透露,深圳正在探索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分开,鼓励各单位利用存量用地开发建设人才住房,分给员工或向社会人员供应,并建立封闭的流转机制。 在6月2日的深圳人才住房建设和房地产市场专题会议上,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也强调,要按照*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代表大会精神,把完善人才住房工作放在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加大建设和供应力度,确保“十三五”期间供应约30万套人才住房。
供应数量的增加和供应模式探索的背后,是与保障房紧密关联的人才战略,在房价高企的背景下,这一战略显得尤其紧迫。从近期的动作来看,保障房无疑将成为贯穿深圳“十三五”的工作重点之一。
深圳加码人才引进战略
此前的《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16-2020)(征求意见稿)》中,深圳提出“十三五”期间,供应保障性住房35万套,其中面向人才的不低于70%。
这一议题高调进入大众视野,其中不少于70%面向人才群体的供应量,更突显了深圳保障人才的决心。
从过去几年的情况来看,深圳某种程度上打赢了人口争夺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北上广深四地的在校小学生数量,“十二五”期间,深圳增长了40%,北京增长了30%,而上海和广州仅增长14%左右;当前的小学生在校人数,深圳已由2010年的“垫底”,到反超北京、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