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读教材”会思想僵化,使人缺乏创造性

2013-07-05 15:23 作者:匿名 文章来源: 点击:125
        前天,华师教授、教育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谭邦和称,中学生“只读教材‘将导致人才危机。同时他还称,不鼓励老人参加高考,“不赞成老人把宝贵的生命和精力消磨在没有实际价值的考场”。
 
        当天,他给师生带来了一场《诗书之愚天下更甚也关于文化生态学的一种思索》的讲座。
 
        在讲座中,谭邦和称,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中学生为了应付高考,无暇关注课外书目,即使偶尔“偷看”,也会遭到父母的反对,导致现在的中学生“只读教材”,唯标准答案是求,谭邦和对此表示担忧。
 
        作为教育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谭邦和在近十年来的语文教育研究时发现,当下的应试教育隐藏着危机。他说,“只读教材”会造成思想僵化,使人缺乏创造性,*终将导致社会人才危机。他举例称,在各个领域均未发现“高考状元”成为领军人物。
 
        他称,给中学生“规定书目”与焚书无异。“如果只读一种书,那么宁可不读”,谭邦和认为,不读书还可以保持人类原始的智慧,而只读规定的一种书,就会陷入精神的牢笼。
 
        谭邦和指出,将秦始皇“焚书坑儒”与朱元璋“八股取士”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封建专制者为了达到“愚民以安天下”的相同目的而在策略上表现出“明巧而秦拙”的特点。秦始皇只知道“诗书可以智天下”,所以采纳李斯的建议,禁私学,焚诗书,坑儒士。
 
        而明太祖以制义取士,导致天下读书人只求“功名富贵”,而轻“文行出处”,结果出现了“自四书一经外,咸束高阁,虽图史满前,皆不暇目”的不正常现象。很多人为了考中进士,在统治者规定的书目上消耗聪明才智,浪费了宝贵生命。所以,八股之害,等于焚书。
 
        另外,现在的高考制度已经不限年龄,因而高考大军中也出现了一些“可爱的老头儿”。仅仅2012年辽宁就有66岁的考生,安徽有78岁的考生,南京甚至出现83岁的考生。对于这种现象,谭邦和认为,老人如果喜欢学术,可以把时间用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读书研究,更有意义。不赞成老人把宝贵的生命和精力消磨在没有实际价值的考场。
国际珠宝网
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珠宝网无关。国际珠宝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国际珠宝网工作人员删除。

国际珠宝网客服:0755-25911511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主体身份公示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网络110报警服务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513号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授予《可信网站示范单位》
消息
官方客服
反馈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