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创新人才面临紧缺的尴尬

1970-01-01 08:00 作者:kf2 文章来源: 点击:
        进入2012年的期货业利好不断。证监会昨日正式宣布,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开展白银期货交易,这也是今年获批的*个品种,其后有望推出的还包括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 国债期货等金融期货。
 
        但在日前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上,大家在为期货新品种、新业务接踵而来而兴奋的同时,**期货人才的缺口问题却又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显见的是,各金融机构间对期货人才的争夺已日趋白热化。
 
        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共有期货公司164家,期货营业部800多家,但*期货从业人员却不足3万人。很多期货公司似乎都面临着人才紧缺的尴尬。
 
        “我们公司正在招人,研发、市场都需要。”早报记者了解,随着2010年股指期货业务的启动,期货人才紧缺的窘境进一步加剧。2012年伊始,行业大发展时代的到来,更是令期货**人才争夺迫在眉睫,期货公司纷纷大规模招兵买马储备人才,期货**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
 
        目前以经纪业务为主、投资咨询业务为辅来“营生”的期货公司,已较难让期货分析师“安居乐业”。某期货研究中心总经理就表示,该公司的分析师薪资较行业内普遍水平高出30%左右,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吸引和留住**人才,但该公司的人才流失率还是有增无减。
 
        据一位现供职于某证券公司研究所的分析师介绍,目前该券商给予其月薪超过1万元,年薪有望达到30万元,较其此前供职的期货公司研究所薪资水平增幅超过四成,更重要的是其视野也有所提升,工作内容已不单纯的只是面对技术图形的分析,对于宏观面的了解更加全面,接触更为广泛的行业人士,其中不乏基金行业、投资公司及银行业。
 
        “很多投资公司和基金公司都希望通过期货来对冲投资风险,股指期货推出两年了,现在国债期货也要推出来了,银行持有超过70%的国债现券,期货**人才的争夺会更为激烈。”一位金融猎头公司的工作人员称,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财大气粗的基金、银行、券商普遍处于上风。
国际珠宝网
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珠宝网无关。国际珠宝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国际珠宝网工作人员删除。

国际珠宝网客服:0755-25911511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网络110报警服务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513号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授予《可信网站示范单位》
消息
官方客服
反馈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