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人才流失严重近日,晨星中国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2月底,*近一年公募基金行业共发生基金经理变动200次,与去年同期的149次和2010年同期的94次相比,公募基金经理换将的频次进一步加大。其中股票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变动达97次,混合型为55次,包含货币基金的固定收益型41次,其余为保本型和分级基金。基金经理更换时的人均任职年限中位数为1.47年,平均值为一年半;对应的去年人均任职年限中位数为1.67年,均值为1.77年。基金经理离职前的平均任职时间也明显缩短。
从留职率数据看,截至2月底,*近一年保持**基金经理留职率的公司为11家,留职率低于或等于50%的基金公司则有5家,分别为金元比联、大摩华鑫、民生加银、天弘与益民基金,其中益民基金去年2月在职的3位基金经理无一人留任。而去年同期保持全留职的公司则为15家,留职率低于或等于50%的仅3家,分别为中海、诺德和浦银安盛。所有公募基金公司留职水平均值保持在80%左右,略有下降,这意味着近两年来每年平均有20%的基金经理发生变动。
晨星分析师车小婵指出,国内公募基金经理的频繁流动,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基金公司内部资源调动,如基金经理从公募转向专户等具有特定服务对象的非公募业务;二是基金公司之间互挖墙脚,中小基金公司的核心人员稳定性堪忧,**资源不断向大型基金公司倾斜;三是不同行业间的流动,如基金公司的投资研究人员转投私募、保险、信托,或回流至券商资管部门。
此外,除一线投资人才的流失外,公募基金还面临着管理层与研究团队的人才荒。作为基金投资研究力量的另一核心组成部分,研究队伍往往因其职能的特殊性而易被公众镜头掠过。由于各家公司实力和投资研究策略不尽相同,整体上,基金业研究员的数量与质量仍难以跟上数十类行业、几千家上市公司以及时刻兴起的各类投资主题的覆盖需求,经验丰富、创造价值高的研究员尤其稀缺。2011年也是基金公司高管变更频繁的一年,全年共计有十数只基金公司总经理发生变动。基金公司高管的变更,更易加剧投资研究团队的不稳定性,尤其公司制度、文化、自由度以及流程若在新的高管介入后有所改变,会诱发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磨合,投资研究人员可能出于理念、文化等的不认同而选择离职。
中小基金公司人才更换频繁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年初以来,基金经理留职率较低的大都为中小基金公司,甚至不少中小公司更是集体更换基金经理。根据晨星的统计,截至2月底,基金公司*近一年留职率排名*后十位中,中小基金公司占八席。其中留职率低于或等于50%的基金公司有5家,分别为金元比联、大摩华鑫、民生加银、天弘和益民基金。例如2月中旬金元比联基金旗下3只基金集中换帅;万家基金也在**之内对旗下4只基金的基金经理进行了更换;益民基金去年2月份在职的3位基金经理目前无一人留任。此外,民生加银、天弘、天治、泰信等基金公司也集体变更基金经理。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小型基金公司面临因产品规模过小而被清盘的政策风险,同时又面临2011全年资本市场低迷而遭遇投资者不信任的经营风险,基金相对业绩排名落后,加剧了基金经理肩上承担的压力,导致中小基金公司频繁上演基金经理甚或管理层走马换将的戏码。加之中小基金公司的投资研究人员配备与大型公司相比本就先天不足,基金经理离职对整个投资管理团队带来的冲击也就更加显著。
该人士进一步指出,业绩排名落后引发的赎回潮与新发基金不断抢滩上市的双重竞争压力,不断挤压中小基金公司的生存空间。此外,随着债市慢牛行情逐渐确立,基金公司固定收益方面的人才储备更加捉襟见肘,相关人才跳槽频繁。随着指数类产品的扩容,指数类及量化投资人才的缺口也在加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