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之“特”体现在特殊区域。北京**的特点就是***都,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信息优势、资源优势都为创建人才特区提供了有利条件。2009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关村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一个拥有12万名高学历人才、近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众多高校、科研院所的**级高新区,中关村奠定了全面建设人才特区的基础。邓中翰、李彦宏等一批又一批杰出人才脱颖而出,爱国者、汉王等一个又一个知名*享誉*。创新创业的弄潮儿在这片沃土上纵横驰骋,引领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航向。人才特区,勇开风气之先,勇创时代特色,勇担发展重任。一时拿不准的政策措施,都可以放到特区先行先试,这就使人才特区的体制机制特别灵活、特别开放、独具特色。人才特区之“特”,源于创新实践,成于资源整合,助力于人才发展。
特区之“特”体现在特殊政策。《关于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13项重大支持政策,涉及到重大项目布局、科技经费使用、境外股权和返程投资、人才培养与服务等多方面,优化了人才特区的发展环境。通过落实“千人计划”、实施“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等重点人才项目,人才特区集成政策资源,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广揽四海英才。当前,人才特区正在以超乎常规的力度,推进科研、创业、产业发展、财税金融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不为定势所困,不为视野所限,不为艰难所惧。
特区之“特”体现在特殊机制。通过构建灵活开放的体制机制,人才特区形成了一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都创新资源整合平台的组建,有效贯通了央属资源、市属资源的整合渠道;全市重大项目产业化扶持经费的统筹,为高层次人才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资金保障;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等一批新型科研机构的管理制度改革,释放了人才发展活力;股权激励改革试点的推行,创建了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分配制度。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新形势下,人才特区将大力推动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人才兼职与多岗任职机制、创业项目孵化机制、人才服务机制等方面的创新,符合人才新需求,顺应人才新期待。
特区之“特”体现在特事特办。为建设“未来科技城”央企人才基地,北京市开通了“并联审批”绿色通道,支持央企打造**人才高地。为服务中关村重点企业发展,人才特区开展了加快国内急需人才引进试点工作,健全人才评价体系,提高引才审批效率,不拘一格聚贤才。面向来京海外高层次人才,北京市推行了“专员制”服务模式,在人才的落户、居留与出入境、子女入学、医疗等多方面提供人性化服务。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只要有利于人才发展,人才特区就敢于突破障碍,改革创新,做到特事特办。通过以政策创新带动体制机制创新,人才特区富含着一股拼劲儿、一股闯劲儿,一种敢为人先、奋发有为的精神;同时,也给海内外各类人才搭建了广阔的事业平台,增添了无限的发展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