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1970-01-01 08:00 作者:kf6 文章来源: 点击:

        自十七大提出推进“两化融合”,到工业和信息化部*批确定8个两化融合试验区开展示范试点以来,我国两化融合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此次“十二五”规划纲要又提出“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引起了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代表、委员的热议和思考。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多位代表、委员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深度融合上作文章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对于“两化深度融合”究竟应该如何理解?*政协委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晓兰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两化深度融合将是加快实现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的基础保障。”*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胡海岩认为,两化融合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现实,也是发达**在工业化后期普遍经历的一个过程。而深度融合,则是针对我国当前处于工业化的加速期,且正逢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广泛渗透这样一种形势,为我们利用后发优势、缩短工业化进程、全面提高综合国力提出的适时且可行的经济发展方向。“就一般意义上的两化融合来说,其本质是需求牵引,即工业化需求牵引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驱动工业化的进步。而两化深度融合则要在上述融合基础上促进并解决两化相互依存、渗透与牵引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工业产品在设计、制造、集成、控制、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全面信息化,以及这样的信息化对信息技术发展本身的支撑与促进。”胡海岩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

        *政协委员、盛大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陈天桥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说:“网络时代融合是根本,工业化的高级阶段是自动化、智能化,要靠信息化去推进。所谓深度融合,是工业化上一个新台阶后,信息化要跟上。或者说,信息化出现新的技术或产品之后,要及时服务于工业化。”

        *政协委员、浪潮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孙丕恕认为,工业化以信息化为前提,信息化以工业化为对象,这是两化融合。如果二者从融合到相互促进共同提升,这才是深度融合。据孙丕恕介绍,此次他在两会提出的构建“中国云”的建议,即整合各地的“云”,建立自主可控的**层面的“云”,*先考虑建立共用的行业云,就是信息化在工业领域的融合应用。

        *政协委员、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从应用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两化融合需要培养新的应用。“比如物联网,中国移动在宽带无线战略的指引下,为物联网打下坚实的网络基础,同时推出新的增值应用,与个人用户特别是企业用户共同打造完美的无线城市。”

        代表、委员一致认为,两化深度融合无论对于工业还是电子信息产业来说,都将孕育着新的发展契机。徐晓兰强调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两化深度融合对基础电子、计算机、通信网络设备、数字视听及新型终端、软件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电子信息产业带来的机会。胡海岩则认为,未来的制高点既可能出现在服务于先进工业产品的信息化技术中,也可能出现在运用先进信息技术产品的工业技术中。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为例,它的产品是信息产业的基础,而它的进步则依赖于先进装备业和信息业的相互支撑。没有先进的工业化支撑,信息技术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先进,反之亦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巩固两化融合前期成果的基础上,许多地方正在考虑如何在“深度融合”上作文章。*人大代表、福建省经贸委主任周联清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说,下一步,福建将重点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环节深入推进。在加快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提高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和管理决策水?的同时,将加强重大关键技术研发与创新应用,提高传统产业装备智能化水平。重点发展装备产业化过程中的制造工艺管理、数字化制造等信息技术,推动协同设计制造系统在装备制造领域的应用,加快嵌入式软件技术在行业内的应用,推进集成电路设计与整机制造的联动发展,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扫除深度融合发展障碍

        在采访中,不少代表、委员对两化融合以及信息化在工业行业中的广泛应用深有体会。当前,工业制造领域的许多环节,如产品设计、企业管理、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控制等都采用了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但也有代表、委员认为,简单的管理和控制层面的信息化应用实际上很“表皮”,与真正的信息技术和产品、装备之间的融合还有距离。

        去年针对我国大型数控装备进行的一次调研令*人大代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熊群力深有感触:“我对两化深度融合的提法非常赞赏。当前的大型数控装备已经远远不是过去机械装备的概念了,其核心问题就是信息技术和产品的应用问题。而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电子信息企业与工业企业的发展相对脱节,二者缺乏深入的沟通和了解,彼此并未真正有机地融合进来。”“就两化深度融合而言,大型数控装备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但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多种渠道寻求突破。”熊群力说,“这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与长期以来的产业隔阂有关,要从观念、体制、机制上加以研究。隔行如隔山,长期以来,‘行’的概念太清晰了,信息化和工业化在业务层面上的深入交融、彼此进入还有一定困难。以大型数控装备为例,真正从事电子技术和产品开发的,主要还是大学和原机械工业部门自身的研究所,电子信息行业内的企业进入的还不多。”

        *人大代表,新大陆  (000997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总裁王晶认为,目前两化融合还只停留在企业信息化的阶段,这不是融合,更不是深度融合,要平台化、可复用,才能体现深度融合。深度融合还要根据具体行业的不同特点来进行。比如石化、钢铁等行业和电子信息这些新兴行业不同,融合的模式、技术平台不同,要有专门的机构去研发,形成相关行业的公共平台,政府要在税收、基金、金融等政策上进行扶持。

        *人大代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五研究所副所长张斌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当今我国信息化蓬勃发展,但对工业化的催化作用还不明显,信息化在工业设备、装备上的运用还不充分。”他认为,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先要从基础做起,下决心淘汰落后装备,这是深度融合的**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应制定相应政策、法规、标准加以规范,同时还应出台相应的政策予以扶持。

        *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在信息化方面我们起步虽然不晚,但在应用领域和商业模式上缺少创新性探索。“如物联网就是融合的事物,需要整合资源,在工业上加以应用。而实际情况是各地重复建设不少,创新不多。信息化应该从单纯的工具上升到理念。”他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所谓深度融合,我体会是‘无缝’式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成为一体,互相推进,而且在此过程中无法分出哪一部分是工业化,哪一部分是信息化,这才是**境界。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

        培养适应需求的人才

        两化深度融合,在未来给产业发展带来变化的同时,也将对人才的知识结构、水平提出新的要求。高校尤其是部属高校在培养适应两化深度融合需要的各类人才方面,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培养一大批通晓信息技术的工业化技术人才和通晓工业技术的信息化技术人才,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关键。”胡海岩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据介绍,在人才培养方面,北京理工大学将打破单一的培养模式,重点培养研究工程师、普通工程师和各类复合型人才。

        *政协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唐晓青强调,部属8所高校应立足两化融合,从工业发展的角度,在人才培养方面做一些前瞻性的考虑。“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更新人才知识结构。现在任何一个学科课程和信息技术相关的都能占到20%以上,?去搞控制,主要与控制理论有关,现在更多的是关于网络和信息技术。今天,所有学科的发展都已离不开交叉,任何单个的学科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未来学科间将不断地交叉出一些

国际珠宝网
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珠宝网无关。国际珠宝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国际珠宝网工作人员删除。

国际珠宝网客服:0755-25911511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网络110报警服务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513号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授予《可信网站示范单位》
消息
官方客服
反馈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