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人才不易,“聚”人才更难

1970-01-01 08:00 作者:kf6 文章来源: 点击:

        “抢”人才不易,“聚”人才更难。而由“抢”到“聚”的演变,更反映了广东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广东在新的形势下,想再“杀出一条血路”,能否更好地聚集人才将是其成败的关键。不同的历史时期,代表新兴力量的“时代弄潮儿”,总会形成一个新的价值取向,而这必将成为社会精英们聚集的“人才高地”。

        广东“转型”靠人才,尤其是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军人才”,这已经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

        近期广东各地争相出台一系列的“抢人才”计划。深圳推“孔雀计划”引万名海归,153个职位年薪过百万;中山市吸引高端人才**可得100万元购房补贴,科研团队甚至可以获得1000万元的资助;广州每年拨2亿元招贤,对纳入“百人计划”的创业领军人才,给予100万至500万元的启动资金、**500万元的股权投资、**100万元的贷款贴息、30万至100万元的安家费,3年内免费提供100至500平方米的工作场所,重点扶持领军人才带项目、带技术来穗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这些举措,有可能为广东的科学发展“杀出一条血路”,再立新功。

        但通观世界人才的聚集规律,我们可以发现:“抢”人才不易,“聚”人才更难。

        *先,人才的聚集与历史潮流的“战略高地”有关。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延安”、九十年代的“深圳”、信息技术革命浪潮中的“硅谷”,无论是政治人才、经济人才或是科技人才,必然是向历史潮流的“潮头”聚集,并非一切向“钱”看。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生活极为艰苦,但“巍巍宝塔山”却成为*青年心中向往的“圣地”。深圳经济特区创办初期,城市极为简陋,但宁愿放弃内地优厚生活条件而大胆“闯特区”的人才却比比皆是。再看美国的“硅谷”,因引领信息技术革命而名震天下,世界许多**的科技人才如潮水般涌来,从1990年到2002年,美国接受了90万科学家和工程师,这些人主要来自俄、英、德、加、中国与印度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代表新兴力量的“时代弄潮儿”,总会形成一个新的价值取向,而这必将成为社会精英们聚集的“人才高地”。

        其次,人才聚集的关键,是给人才创造一个“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改革开放之初,广东有个“星期六工程师”现象,每到周末,在广州著名大学、科研院所的门口或宿舍旁,总停着一些神秘的小汽车,他们是接教授、专家去珠三角为乡镇企业当“高参”的。为什么高校林立、人才聚集的广州,那个时候被人才缺乏的“广东四小虎”压得喘不过气来?空有人才、备受压抑而无法发挥作用,是当中的要害。美国微软是世界**的软件制造商,而俄罗斯科学院曾经有个统计,微软30%的程序类技术源自俄罗斯工程师的智慧,这些人才是流失到美国后才发挥巨大作用的。2003年《新闻周刊》报道说,硅谷新出现的网络公司有29%是印度人和华人创建的。由于国外人才的涌入,硅谷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白人由1970年的82%下降到49%。这充分表明,机制、环境是人才聚集的“沃土”,只有“人尽其才”才是聚合人才的光明大道。

        人才成长规律还告诉我们,人才的涌现是呈“窝”状,配套成为“人才产业链”的。即使是天才的出现,也不是孤峰独耸。相反,“领军人物”与人才的聚集关系,往往呈现“千山万壑赴荆门”之阵势,既有“帅”、还有“将”,更有“兵”。真正的“人才工程”,是对“帅”、“将”、“兵”三种人才的群体培育及合理配置。*近,*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广东学习论坛”上作自主创新报告,他在会上有许多关于人才问题的精彩论述。他说:“要把握好人才聚集的成长规律,一定要让领军人物真正领军,但不能让科学家干所有的事情”;“引进人才是必须的,但为什么我们自己就不能‘蹦出几个人才’呢?关键要有创新环境”;“产业链建设的力度,是由*弱的那一段决定的,要关心*弱环节的建设。我们**不仅要高端人才、实用型人才,还要很好提高全民的素质”。

国际珠宝网
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珠宝网无关。国际珠宝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国际珠宝网工作人员删除。

国际珠宝网客服:0755-25911511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网络110报警服务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513号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授予《可信网站示范单位》
消息
官方客服
反馈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