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

1970-01-01 08:00 作者:kf6 文章来源: 点击:

  创新是时代的精神,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温家宝总理在*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和杰出人才,关键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由制造业大国向创造业大国的转型,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高校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的灵魂,是**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如果不能创新,一个**就难以兴盛,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要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技事业的前途,直接关系到**和**的未来。”创新能力是一个**的智慧能量和社会财富的源泉。近百年以前,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有睿见地将“确保学生群对研究学问的持续性志趣与确保教授群对研究学问的创造性成就”作为治校主略,提出了学生“研究学问”和教授的“创造性成就”的问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我国显得尤为迫切。

  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比较低,**创新能力和**发展目标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主要的是缺乏创新品质。这就要求高等学校要创造一种培养创造力量的条件,把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作为教育过程中*主要的目标和要求。原北大校长陈佳洱教授讲过:“作为知识经济的灵魂,创造性思维对知识的更新和转化具有决定作用。因此,新世纪大学应该肩负起在学生中培养独立思维和创新精神的责任。”高等学校要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关键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地处陕南的陕西理工学院,近年来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以内涵为主的发展道路,注重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注重基础,突出特色,积极探索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机制,为陕西乃至西部地区培养了大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具有一定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达到90%以上。

  地方性高校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一直是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近年来,学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把培养计划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优化作为修订的重点。构建了由实验教学、实习和实训、毕业实习、社会调查、课外学术和科技活动、本科生科研项目立项等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验中心建设,整合实验室资源,面向全校学生开放;改革实验课程体系,加强实验课程建设,提高实验课程质量和实验效率。适当提高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中实验教学和实习的课时和学分,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鼓励和推动学生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调查;激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学术和科技活动,学生在课外科技活动中取得**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和通过考试取得**级证书,给予学分奖励即免修有关综合素质教育选修课;设立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由学校资助研究经费,并对**成果进行奖励;努力创造各种条件使学生有机会尽早参与科研,接触学科前沿,推进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设立项目并构建专项实践体系与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通过大赛检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培养方案。每年定期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通过开展科技作品“挑?杯”竞赛、电子设计、数学建模、机械创新设计、网页设计、“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大赛、电子商务挑战赛、CCTV英语竞赛等,激活学生创新潜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近几年,全校学生先后有537项、810人次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竞赛奖励。学生发表论文数百篇,取得专利10多项。目前,全校大学生参与科研立项、致力科技活动已蔚然成风,形成了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基于全新的质量观,高校人才培养内涵应与经济社会需求充分对接。我校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狠抓人才质量工程,高度重视对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开设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核心的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创新创业技能实习实训相结合;增加课程选择弹性,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大学生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的精神,强化创新创业意识,开发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能力和精神品质,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和创业激情,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择业理念;根据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全面评价学生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创新创业知识、能力和品质素养发展情况,力争培养具有创业技能、创业素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大学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结合学校特点,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产学研战略联盟,与企事业单位共建以提升企事业单位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为主要战略目标的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共同体,探索创新产学研合作育人机制、服务区域和行业发展的新途径。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企事业单位需求和愿望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形势与课堂教学上,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和生产实践与教师、学生有机结合等方面实现“无缝对接” ,在战略互动合作中拓宽合作领域,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不断提升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主要职能之一,在带动区域发展的问题上,近年来我校围绕秦巴山区生物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学校积极开展生物科学研究,建立了陕西省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和植物学省级重点学科,秦巴山区动植物标本馆成为汉中市的科普墓地;对汉水流域的水资源、水土保持、生态植被、退耕还林还草进行了系统研究。学校与汉中市政府合作进行的“科学发展观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水源地生态保护及社会经济发展研究”课题获陕西省社科基金研究项目立项;本着服务企业,满足产业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集成各类资源,提升创新能力的目标,学校结合汉中绿色中药产业的发展,积极申报并经省发改委批准,成立了汉中中药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汉中植物研究所联合,共同承担了由省上和汉中市总投资460万元的汉中中药产业化建设项目。学校还与有关特色企业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构建产学研联盟的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推进企业与学校的全面技术合作,形成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双赢”。

  学校以陕西朱鹛黑米酒业有限公司为依托单位,洋县黑米食品开发研究所和洋县黑米名特作物研究所为共建单位,共同组建的陕西省黑色有机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建设成为陕西省科技创新工程中心之一。学校计划经过五到十年的努力奋斗,使陕西理工学院成为陕南绿色产业研发中心,陕南科技创新研发中心、陕南经济社会发展研发中心,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思想库、人才库、资料库,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国际珠宝网
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珠宝网无关。国际珠宝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国际珠宝网工作人员删除。

国际珠宝网客服:0755-25911511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网络110报警服务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513号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授予《可信网站示范单位》
消息
官方客服
反馈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