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凤祥名师设计中心,有这样一群制造美丽的年轻人,用巧手点亮别人的生活。他们是老凤祥人才储备池中的生力军,也是精湛工艺的接班人和传承者,肩负着将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银细工”在内的手艺代代相传的使命。明亮的房间里,近十位年轻人在小巧的工位上,专心镶嵌,耐心打磨。手中的璞玉宝石,渐渐散发出璀璨迷人的光晕,成为美丽的艺术品。 如今,团队里共有十多名年轻人,**的28岁,*小的24岁,其中6人是“海归”,在澳大利亚、俄罗斯、新加坡等国留过学,回来后被求贤若渴的老凤祥招入麾下。其余上均来自于正规大专院校,学的都是与珠宝*饰相关的专业,可以说都是“科班出身”。
这个团队制作的产品,一是迎合高端定制的个性化要求,二是满足每年的订货会需求,以原创设计来吸引客户。老凤祥的工艺美术师、高级技师、一级设计师丁毅,是这群年轻人的师傅,和同事杨云青一起负责带教这个团队。说起爱徒们,丁毅打开了话匣子。他介绍说,团队大约于2006年成立,说是工作室,其实更像是一个研究所的性质,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制作室。与大规模的流水线生产相比,这里更注重的是前瞻性的研发工作,以及引导消费,而不是迎合消费。
如此**的年轻人,老凤祥靠什么吸引他们来工作?丁毅说:“一是业界龙头企业的声誉,二是具有适合年轻人发展的平台。在老凤祥工作,在各项大赛上获奖的机会远多于其他小企业。只要能力高,年轻人也能聘评技师。”
图纸上很简单的一款项链,很可能就要运用蜡雕、微镶等不同的技艺。“每种工艺都有它的局限和优势,如今的产品设计,更多的是将多种工艺结合在一件*饰上。”丁毅说,
因此,虽然顶着“技艺人才”的头衔,但老凤祥当家人石力华将这些年轻人的培养方向,定位为“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不仅要学习镶嵌、锉刀、焊接、锯工等*饰制作的基本功,也要学习诸如失蜡浇铸、微镶工艺这些新技术以及3D制作的设备运用。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学习*饰设计的基本理论,以便更好地与设计师们沟通,对图纸进行“再创作”。
![]() 贴士:老凤祥(外文名称:LaoFengXiang),上市公司,中国500强企业,2012年营业额255亿,百年***,中国著名的珠宝*饰*。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正是由创始于1848年的老凤祥银楼发展沿革而来,其商标“老凤祥”的创意,也源于老凤祥银楼的字号。老凤祥是跨越了中国三个世纪的经典珠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