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福岫玉手镯竟是玻璃制品,金六福纯金耳钉“短斤少两”,不合格的玉石手链冒用中国黄金(1204.44,-1.01,-0.08%)*欺骗消费者……看上去很美的珠宝玉石市场,其实也是鱼龙混杂。昨日,广州市工商局发布了珠宝*饰商品质量抽查检验报告,不合格率达到12.13%。消费者熟悉的*金六福、周六福、中国珠宝等均有产品存在质量问题,部分问题样品还购自一些大商场。
据工商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抽检共抽取了312家生产企业的750款产品,包括纯金耳钉、K金项链、钻石戒指、翡翠吊坠等,不合格珠宝*饰达91款。不合格珠宝*饰主要问题集中在贵金属纯度、珠宝玉石鉴定、钻石分级等。
问题一:贵金属纯度不达标“白金产品”不含铂
金六福“纯银吊坠”、周六福“S990纯银手镯”均存在贵金属纯度不达标的问题,广州某百货公司销售的粤恒丰*的“18K金镶嵌翡翠佛”也被检出贵金属纯度不达标。广州市工商局此次抽查共检638组产品贵金属纯度,发现34组低于**标准要求的样品,其中铂饰品7组、金饰品14组、银饰品13组。
消费者关注的贵金属“铂”的表示方法有“铂”“铂金”“白金”三种,在7组不合格的铂饰品中,竟有4组未检出铂。这4组未检出铂的*饰均标称为“白金”,而实测结果为不含铂的白色金合金。其中,香港翠六福珠宝生产的“铂Pt900耳钉”就被检出纯度不达标。
在14组不合格的金饰品中,4组为18K金饰品,10组为足金/千足金镶嵌珠宝饰品。根据**标准,18K金的金含量不得低于750%。,不合格样本的实测金含量**为701%。;千足金的金含量不得低于999%。,不合格样本的实测金含量**为976%。,尚达不到足金的标准要求。
此外,抽检的73组银饰品中,银含量不合格13组,不合格率达17.81%,是贵金属纯度项目中质量问题*严重的产品类别。
问题二:珠宝鉴定不达标 真真假假实难辨
玉石鉴定不同售价会有很大差异,消费者很少具备专业鉴定知识,往往很难分辨。其中,天河城百货销售的一款镇金店*“足金镶嵌戒指”就被检出珠宝玉石鉴定不合格,有的企业还仿冒“中国黄金”*制造假冒的“金750锆石手链”同样以次充好,此外周六福(从化江浦店)销售的“岫玉手镯”竟是玻璃冒充的。
工商部门表示,抽检发现的珠宝鉴定项目不合格主要有三类,把合成立方氧化锆标称为锆石;把实为充填处理翡翠(翡翠B货),标称为翡翠、玉石;还有用合成红宝石冒充刚玉(即天然红宝石)、玻璃冒充岫玉等严重的以假乱真情况。
问题三:虚标钻石等级 隐瞒实际质量
钻石级别直接决定钻石饰品的价格,虚标钻石级别,会给消费者带来明显的经济损失,是典型的以次充好现象。工商部门这次抽查共有3组样品钻石净度分级项目不合格,其中某大型百货公司销售的一款恒仕珠宝“18K金镶钻石女戒”钻石分级就存在问题。
工商部门还表示,抽检中还发现钻石饰品未按照要求标注钻石级别的现象。按照标准规定,对于钻石质量大于等于0.20克拉的钻石饰品,应明示钻石级别。小部分商家因钻石品质不高,故意不标注钻石级别,对消费者隐瞒这些钻石的实际质量状况。
此外,工商抽查中还发现有31组样品质量超出允差范围,包括贵金属、宝石、钻石等,涉及*包括金六福金耳钉、港澳黄金千足金项链、周六福钻石戒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