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珠宝网,今日黄金价格,珠宝加盟,行业资讯及珠宝招商交流的珠宝门户网站。 您好,欢迎登陆国际珠宝网!
服务热线:0755-25911511

土豪收藏家拍下玉玺后和拍卖公司失联事件(2)

2017-01-17 10:31 作者:匿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
       仁、义、礼、智、信乃儒家五常,中国古人以“信”为立身之本,商人更将“诚信”“信誉”视为生命。而回到事件本身,买家杜圣博所遭受的众多质疑中*要命的一个也是“诚信”问题。
 
       暂不论舆论指责有无道德绑架的嫌疑,一般媒体和公众是外行,作为屡创世界艺术品成交记录的大买家,刘某当然知道拍卖之后的成交结算本身有一个周期。况且涉事拍卖行早已表示“失联”一说不成立,并拒绝透露买家相关信息。如此急不可耐地挺身而出,让人不免揣想其动机。难怪杜圣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刘某就是想炒作”。至于炒作不炒作,你炒作还是我炒作,对于公众来说,可谓虚虚实实难以分辨。况且刘、杜两人皆为地地道道的商人,把炒作当成商业手段,本也无可厚非。
 
       除了这些或鲁莽灭裂,或漏洞百出,或离题千里的议论,也许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被众声喧哗所淹没了。试想,竞拍玉玺本来属于个人的商业行为,何以竟引来媒体和舆论如此高度的关注?继而一次又一次被推入公众议程?这方乾隆帝用过的石头印章(恕笔者不太恭敬)又有何艺术价值?是否就是人们口中所说的“国宝”?
 
       其实,关于这件拍卖品的负面点评早已不胫而走。有拍卖业专家分析该玉玺即便是真品,价值也不高,因为乾隆玉玺存量很大,且此玉玺在其中并不具有特殊意义。有收藏家甚至指出:“此印可以确认并不是‘宝薮’(乾隆印鉴集)上的那件‘乾隆御笔之宝’,因为上面的印文明显不同。一亿六千万买一件寿山石玉玺,真是为买家捏把汗。”
 
       笔者曾私下与一位文博专家聊起当下的收藏乱象,这位专家认为鉴赏古代艺术品,*先要提高个人的审美水平,其次才是看真假。近现代的收藏大家罗振玉、张伯驹等人,不仅是收藏家,更是鉴赏家和研究者,一生虽然收藏甚丰,却从未以财产视之。如今中国富豪的收藏沦为纯粹的商业行为,拍卖行乐于炒作热门题材,媒体和公众的趣味亦步亦趋,早已背离“博物君子”之本义。
 
       当人们醉心于文物所彰显的赫赫皇权,惊叹于拍卖价格的高昂时,不妨关注一下文物本身的艺术审美价值。毕竟,与富豪们“有钱就是任性”的行为相比,“美”和一般人更有关系。
 
 
国际珠宝网
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珠宝网无关。国际珠宝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国际珠宝网工作人员删除。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授予《可信网站示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