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人将玉器“神仙化”,有玉器加持可保全家世代祥瑞,**

2020-03-23 16:31 作者:匿名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

汉代自西汉至东汉有四百余年之久,玉器艺术自然不会始终如一。两汉玉器相似,但视觉效果有所不同。主要是动态张力趋缓,转变成朦胧舒缓的视觉效果。

 
 
汉代 玉云纹环 高九・七厘米 径四・六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原清宫旧藏)
 
基于特殊的神性,玉料不但能助阳世之人修炼成仙、驱邪避祸,还有帮助去世的人保持精气、甚至强化精气的功效,自先秦以来即有以玉器制作丧葬覆面的习俗,至汉代,逐渐为九窍玉所取代,*后并发展成包覆全身的金镂或银镂玉衣。
 
 
汉代 玉唅蝉 长二・一厘米 宽二・九厘米 厚〇・八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原清宫旧藏)
 
当时的人们认为精气皆是由人身上的孔窍散逸,因此若以玉器填塞,可以达到保存精气的效果,因此九窍玉是双眼、双耳、鼻孔、口部、肛门,以及生殖器所使用的玉器。由于是丧葬玉,因此玉质一般皆非上乘,颜色多呈青碧色,做工也较为简单,其中放在口内的九窍玉,一般多为蝉形的唅蝉。会以玉蝉作为口唅,是因为蝉在幼虫阶段,必须蛰伏在地下数年,对汉代人而言,破土成蛹、羽化成蝉的神秘过程如同成仙再生。因此希冀过世之人可以藉此达臻化境,羽化登仙。
 
 
西汉 玉双身龙纹大璧 外径三〇・四厘米 内径五・四厘米 厚〇・五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除了九窍玉之外,还有一种质地相近、尺寸相当大的特殊玉璧,只在**等级贵族墓如诸侯王墓中出现,一般称为双身龙纹大璧。此种玉璧多放置在墓主人的前胸后背或是作为棺椁的贴饰,虽然制作较为粗略,却是**等级的玉器,帮助墓主人得生仙界。
 
 
汉代 玉握猪 左:高二・九厘米 长一一・二厘米 右:高二・六厘米 长一一・七厘米
 
 
左侧玉握猪雕刻细部
 
另外一种做工简略,以俗称“汉八刀”制程完成的握猪,则是置握在墓主人手中,象征财富之用。“汉八刀”这种称法,会予人畅快淋漓,大刀挥洒的感受,但其实这只是因为握猪为丧葬用器,所以不需要太多精巧的设计和制作,因而形成的艺术美感。但即使作工简陋,却是**等级贵族才能使用,毕竟玉料这种特殊材质在汉代是贵族独享的贵重资源,绝非一般人所能使用。
 
 
东汉  玉「益寿」铭出廓璧 通高一三・二厘米 径一〇・五厘米  厚〇・五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原清宫旧藏)
 
 
玉「益寿」铭出廓璧的一面拓片
 
 
玉「益寿」铭出廓璧上一龙一螭顶负「益寿」两字
 
玉器在汉代人心中既然有特殊的神性,也常常制作成具有祥瑞意义的重器,例如镂刻“宜子孙”铭文的出廓玉璧等,不但祈求今生的福分,也期待传诸后世、子孙永宝。又如由一龙一螭左右顶负“益寿”两字的出廓玉璧,显然和神仙思想、延年长生的观念有密切的关系。
 
 
东汉  玉「长乐」铭出廓璧 通高一八・六厘米  径一二・六厘米 内径二・六厘米  厚〇・五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原清宫旧藏)
 
 
玉「长乐」铭出廓璧的一面拓片
 
至于另一件“长乐”铭文的出廓玉璧,左右神兽虽然以多视角扭转组合的形式设计,但已经平板化的形式会形成平和舒缓的视觉效果;当神兽在云气中缓慢游移,将营造出气定神闲的仙境气息,恰好符合“长乐未央”的文字寓意,也足以作为对后世子孙的祝福,祈愿子子孙孙永宝用,福泽绵远流长。
 
汉代玉器不论在等级、艺术成就以及技巧等方面,皆在玉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更多珠宝加盟信息请点击:http://m.wto168.net/
国际珠宝网
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珠宝网无关。国际珠宝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国际珠宝网工作人员删除。

国际珠宝网客服:0755-25911511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网络110报警服务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513号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授予《可信网站示范单位》
消息
官方客服
反馈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