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拿真铜去打的*饰,没戴多久就褪色了,我怀疑被摊点调包了。”近日,有多位市民向南国都市报反映,澄迈、儋州等地的乡镇出现加工铜饰品的流动摊点,顾客自己提供铜材料加工,只需要支付15至50元不等的加工费。可是这些加工后的铜饰品穿戴没多久,就会出现颜色改变的情况。21日,记者得知儋州新盈农场菜市场存在此类加工点后赶至现场暗访调查。
![]() 老太太用铜加工手镯戒指
*饰还没打磨却光泽明亮
21日下午,在儋州新盈农场群众的指引下,记者在当地的菜市场发现两家铜饰品加工摊点。一家在市场入口处,一家在菜市场内,其中市场内的规模较大,搭了一个棚子,前面放一张桌子,摆放着各种花样的手镯、项链、戒指等*饰,颜色金黄,老板声称是黄铜铸造出来的*饰。
除了在棚内加工*饰外,在棚子的右侧还有一台大型的加工设备,约有一米多高。设备上写着“功能*饰加工、一条龙成型”等内容。
现场,一位老太太带着外孙女,正在请摊点老板加工一只手镯和一个戒指。“这是朋友给我的铜,不知道值多少钱。”老太太给记者展示一块剩下的铜材料称,她已经加工了多个铜*饰了,都是用来送人的,听说戴铜*饰可以治头晕。
老板接过老太太的铜材料后,蹲坐在地上,把材料放在一个工具上,然后用火将其熔化。老板称这个过程是把铜熔化进模具内铸造。之后,他关掉火,将工具上部移到帘子内,把下部放到一个水桶里,好像是在冷却。不久后,老板从桶内捞出一个戒指和一个手镯递给身旁的女子,声称还要打磨一下。
在女子还没有把手镯放进一台打磨机前,记者拿起镯子发现,用模具铸造的手镯却有着明亮的光泽,令人费解。随后,女子把完工的戒指和手镯交给老太,并收取了数十元的加工费。
在老太太试戴时,女子和老太攀谈起来。“你们过冬至都不出门的吗?今天没什么客人?”老太太边试边说着当地的风俗,对于手上拿着的*饰并没有起疑,尽管其颜色与她提供的铜有着明显的色差。随后,她带着外孙女离开了。
菜市场的一家摊点老板告诉记者,这两个加工点大概在十多天前来到这里,前几天加工的人特别多,都排起了长队,其中以中老年人为主。她不知道那些东西是不是真的,但听她南宝镇的朋友说过,南宝镇那边前阵子也有这种加工点,加工的*饰没用多久就变白了。
![]() 知情者提供的一个行骗模具,上部有孔但不通底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