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化石在英国被渔民打捞出来

2013-08-21 11:32 作者:fychscx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

    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渔民在英国索伦特海峡南部海岸用拖网打捞到一个有1.45亿年历史的牡蛎化石。专家认为它可能含有“珍珠之母”。
    
    这个经测量直径约7英寸的牡蛎已保存在英国朴茨茅斯市蓝礁水族馆。它在这里受到严格保护,只有专家才能一睹其真容。这家水族馆的林赛-霍洛威表示:“它在一艘渔船的网中被发现。渔民在索伦特海峡用拖网打捞到它。渔民回到港口时,一开始认为那是一个真牡蛎,但把它拾起来,洗干净,近距离观察时才发现它可能是化石。它已完全变成石头。”

 

    他们用医学磁共振扫描技术分析了这块珍贵化石,以便确认里面是否有一颗罕见的珍珠。结果表明,它里面确实含有一个和高尔夫球一般大的神秘光滑物体。如果把它从这个巨大牡蛎中取出,并确认是颗珍珠的话,它肯定会价值连城。但这样做必然破坏这块稀有的化石,所以专家不会深究这个神秘物体的真面目。 

 

    霍洛威表示:“一名当地人打来电话,告诉我们当地鱼贩子向众人展示这块化石,于是我们找到这些鱼贩子,他们就把这个牡蛎给了我们,归蓝礁水族馆所有。通过贝壳上的年轮,可以判断出牡蛎的年龄。我们数了数,发现这个在索伦特海峡南部海岸发现的牡蛎共有200多个年轮。这表示它极其长寿。如果仅从贝壳大小进行观察,也能判断出它里面或许含有一颗高尔夫球大的珍珠。” 
   
     珍珠:双壳类软体动物的防御机制


     双壳类软体动物贝壳内形成天然珍珠,这是它们对抗寄生虫等具有潜在危险的刺激物的防御机制。这种软体动物制造了一个外软膜组织细胞的珍珠囊,分泌碳酸钙和贝壳硬蛋白把刺激物封闭起来。典型刺激物包括有机物、寄生虫甚至包括这种软体动物自己的受损软膜组织。普遍认为,珍珠的形成是由一粒沙子引起的。但事实上这种情况十分罕见。分泌过程重复许多次,才长成一颗珍珠。天然珍珠形状各异,完美圆形比较罕见。

国际珠宝网
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珠宝网无关。国际珠宝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国际珠宝网工作人员删除。

国际珠宝网客服:0755-25911511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网络110报警服务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513号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授予《可信网站示范单位》
消息
官方客服
反馈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