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这个“快”字当道的世界里,许多物件还未真正使用,便已经走在被替换的路上。而金镶木,这门看似古拙的工艺,却在时代喧嚣中坚持慢下来,以一种“不粘不胶”的坚持,走出了一条几近固执的手艺之路。 它不仅是一项技艺,更是一种回应:回应我们对质量的失望,对自然的愧疚,以及对时间的渴望。
一、黄金与木头的“无胶契约”
金镶木的精髓,首先在于“无胶粘合”。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而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
在传统的饰品工艺中,粘合是再常见不过的方式:快、方便、成本低。然而胶水中往往含有甲醛、苯类等有害物质,不仅对佩戴者有潜在伤害,更在制造与废弃过程中对环境构成负担。而金镶木的技艺,彻底摒弃了这些短视的捷径。
我们以“微米级嵌合工艺”取而代之——通过对黄金和木材精度以微米计的精细打磨,以及平嵌、高嵌、混合嵌等物理嵌合方式,令黄金真正嵌入木材之中,使它们像榫卯一样自然契合,嵌而不粘,扣而不束,无胶无漆,整个过程不使用任何化学胶结剂,靠的是工匠的耐心、手的感知,以及与材质的默契,并且结构稳固,可世代流传。
更重要的是,这门工艺并不追求浮华张扬。所选用之木材,大抵为三类:
1、是“众香之王”——沉香
自古就有“一两沉香一两黄”、“千金易得,沉香难得”之称。沉香不是一种木材,而是沉香树在遭受雷击、风折、虫害感染或人为砍伤等外部伤害时产生创口,触发树木的自我防御机制,从而分泌树脂保护伤口。在真菌与树脂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生物化学反应,逐渐转化为油脂(香脂)。经过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自然沉积和氧化,最终形成含有高浓度油脂的固态凝聚物——沉香。油脂中的有机化合物是沉香的独特香气和药用价值的核心,油脂含量越高(沉水级),香味越醇厚,价值也越高。
但由于过度采伐,全球沉香属植物多被列为濒危物种,如土沉香和云南沉香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国际贸易受《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限制。
可以说,每一块沉香都来之不易,都是集天地之灵气,汇日月之精华,蒙岁月之积淀,是树木战胜伤痛后的自我成长与蜕变。这让我们对自然的馈赠更多一份敬畏与尊重。
![]() 因其珍贵,沉香自古以来就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既是古代帝王将相的专享,常用于制作皇室贵族的熏香和香料,也承载着文人雅士的精神寄托;
在佛教、道教等教派中,沉香亦是祭祀圣品,备受推崇;
在医药界,沉香更被视为众药之首。根据《本草纲目》和《日华子本草》等古代医书记载,沉香有显著的药用价值,具理气、安神、镇静、醒脑之效,能帮助舒缓神经,使人心旷神怡。
2、是“木中黑金”——黑檀
黑檀木主要生长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如印度、非洲、东南亚等地。树高约20米,直径可达1米,生长期长达300年以上,因此黑檀木质坚硬,稀有珍贵,不易腐朽虫蛀,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和耐久性,可长久保存。
此外黑檀还有明目益气、滋肝润燥等药用价值。
在一些文化中,黑檀被视为守护之物,常被制成护身符或宗教用品,具有神圣意义。
因其稀有珍贵,199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23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3、是“木中君子”——红酸枝
在明清时期,红酸枝与紫檀、黄花梨被列为宫廷专用的 “三大贡木”。作为一种珍贵的红木材料,因其色泽红润却不张扬,历经岁月沉淀愈发沉稳,与中国文人推崇的“功成而弗居”的美德相契合,因此被誉为“木中君子”;
清代宫廷档案记载,乾隆曾亲自审定红酸枝家具设计,赋予其皇家美学的权威寓意;
文人雅士将其视为书房灵魂,结合木质香气与艺术韵味,表达对自然与历史的敬畏;
风水学认为其独特的纹理和色泽能增强空间气场,聚财纳福,因此被视为商业场所和家庭的“幸运之选”,用于祈求家庭和睦、事业兴旺。
因其稀缺性,红酸枝被列入《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进一步提升了其作为“传世珍宝”的寓意。
二、材与艺的生态之约
“以木为骨,以金为魂”,是老工匠们常挂在嘴边的话。金自地底生,可木从哪里来?
在金镶木的创作中,我们所用的木料均来自可持续管理林区,部分更选自自然枯落、风倒木,再经晾晒、脱水、养藏数年,才得以使用。
我们尊重每一块木的纹理,不做过度染色,不做化学漂白,让木头用自己的方式说话。
对于这些木材,我们严格控制来源与砍伐比,尽可能减少环境负担。亦正因如此,每一件金镶木作品都不可批量复制。它既是技术,亦是温度。
从原材料开始,我们就将“可持续”视作工艺的一部分。因为我们相信,真正的奢侈品,不该以破坏自然为代价,而应是对自然的致敬。
三、一门工艺的重量
在这个快节奏的消费社会中,很多首饰仿佛某个季度的流行标签,更新频率甚至比衣服还快。而金镶木的作品,则更像是一段可以被时间反复阅读的诗。
它不耀眼,却富有深度;不夸张,却藏有力量。它要对抗的,是“用完即弃”的消费心态,是“越快越好”的制造逻辑,是“流行等于价值”的审美疲劳。
金镶木强调“传承”——不仅是工艺的传承,更是佩戴者之间的传承。我们希望它能被戴十年、二十年,甚至作为家族记忆的一部分,留给下一代。
正如木头有年轮,黄金有克重,这门工艺,也应有自己的重量。
四、让器物回归情感与土地
我们常说,金镶木是一种有温度的饰品,不只是因为材质,更因为它所传达的那份人与物、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连接。
在制作过程中,工匠们会根据每一块木的纹理走向调整嵌金的角度,甚至连黄金纹路的打磨方向,也需与木质纤维保持呼应。这是一种对材料的尊重,也是一种工艺上的克制——不是粗暴的去征服材料,而是与材料对话、协作、共生。
就像古人所说:“器以载道。”金镶木所载的,是一种慢的态度,是一种低碳生活的承诺,更是一种对自然以诚相待的美学立场。
文章来源:企业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