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罗马珠宝中已经出现了斯里兰卡蓝宝石、祖母绿、石榴石、琥珀与印度晶钻等美丽的宝石。实际上,是人类的品位决定了珠宝的命运。如果没有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钻石不过是“顽石”,而黄金不过是“金属”。斯里兰卡、巴黎、米兰、纽约、伦敦、罗马等国在世界各地,为了“美”而活着的人们精心守护着关于珠宝的秘密,以精湛的工艺、不变的热情、百年如一日地传承着正宗的珠宝艺术,创造了一个个享誉世界的*珠宝*。
从古至今,珠宝始终见证着人类对美的认识。早在公元前的埃及,黄金被认为是**的珠宝原料,古埃及人用黄金制作了数量可观的手镯、垂饰、项链、耳环、戒指、王冠、头饰、臂环以及胸饰。到了公元前1400年,古希腊出现了贝壳、花朵以及甲虫造型的珠串,在某些墓穴遗迹中,人们还发现了美丽精致的项链与耳环。又过了大约1000年,希腊人开始用祖母绿、石榴石、紫水晶以及珍珠为生活增添色彩,还在印度红条纹玛瑙上镶嵌金银细丝,制作出许多浮雕珠宝。公元前8世纪,意大利托斯卡纳区的伊特鲁里亚掌握了“粒状纹理”金艺,今天,意大利的金艺仍然闻名于世。
古老的珠宝,背后往往有迷人的故事,其中交织着宗教神话、历史事件以及久远的传说。它们时而闪现于历代王朝的深宫之中,时而被镶嵌在国王的权杖与皇冠之上;它们曾经点缀了法兰西帝国的光辉岁月,也见证过温莎公爵“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深情。也许,它们*终会静静躺在博物馆里承受无数艳羡的目光,或是继续闪烁于未笑先倾城的女人的发间耳际……然而当一切成为往事,珠宝仍然璀璨夺目,只是光芒中多了一些宝贵的情感。
珠宝凝结着人类复杂的情绪,象征着一种归属感。面对黄金的奢华、白银的精致、钻石的璀璨、水晶的剔透、珠玉的温润,没有人会无动于衷。它们丰富的色彩、耀眼的光芒以及珍贵稀有的特质满足了世人的种种热望,成为个人情感的寄托、表达自我的标志。无论是戒指、项链还是手镯,珠宝总是生动而富于激情,在接触肌肤的同时也亲近着人类的灵魂。一些人认为珠宝代表权力、富贵与地位,对另一些人来说它们又象征了永恒、爱情与坚贞的信念。
欧洲是珠宝设计与工艺的繁荣之地,而法国是名副其实的“珠宝帝国”,其珠宝风格变迁的脉络十分清晰。几个世纪以来,在经历着乔治风格、维多利亚风格、爱德华风格、新艺术风格与装饰艺术风格的传情演化的同时,法国珠宝也在欧洲甚至是世界的珠宝界产生深远影响。当然,这种影响并未阻止其他各国珠宝呈现独特的个性。如果说法国珠宝讲究华美、精致与典雅,那么意大利珠宝就意味着*杰出的手工工艺,而英国珠宝的正统、美国珠宝的简约更是显而易见。被称为“法国*优良工匠”的莱丽,擅长文艺复兴风格织纹雕金工艺的布契拉提,象征了美国自由洗练风格的蒂芬尼,古老东方的“珍珠之王”御木本,在罗马的黄金岁月中汲取灵感的宝嘉丽,哥本哈根的银饰**乔治杰生,阿尔卑斯山下的水晶世家施华洛世奇在《珠宝的历史》一书中,*的传奇轶事与高贵华美的珠宝杰作相映成辉,述说着*完美的工艺传承、*嚣张肆意的时尚态度与*热情洋溢的珠宝之美。
名品珠宝暗合了我们的梦想与个性,构成无法抗拒的诱惑,其深厚的历史积淀让人心生敬畏,而“美丽”也仿佛拥有了征服世界的力量,除了能明辨是非的灵魂之外,世界上*珍贵的就是珠宝。宝石与珍珠已经是天地间的罕贵之物,而名品珠宝则拥有显赫的姓氏,延续了高贵纯正的艺术血脉,赋予珠宝绵延不断的记忆与灵性,让我们有了某种憧景、慰藉与感动。它们的光芒如同火焰,点亮了生命,制造出无数**美丽的情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