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淡水珍珠蚌养殖需要投喂大量有机肥。“一投肥,水质就变坏,这也是不少省市出台珍珠蚌禁养、限养规定的原因所在。”清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技术总监郭伟锋在长达十多年的淡水珍珠蚌养殖研究中发现,人工投肥导致氨氮、亚硝酸盐、甲烷等化学物质过量生成,影响珍珠蚌自然生长,珠宝级淡水珍珠产出率低。
有没有更好的育蚌方法呢?早在2009年,“清湖农业”联合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开展生态循环水养殖模式试验。这次试验,核心是尝试在水体外培养藻类。
“珍珠蚌真正需要的营养是藻类,人工投肥是在水里培养藻类。”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技术专家介绍,根据实地测算,传统养殖模式,100亩珍珠蚌一年需投200吨有机肥,而珍珠蚌真正吃掉仅十分之一左右。除部分在水体继续发酵转换成氨氮被藻类吸收外,大量有机肥沉到水底,污染水质。
但水体外培养就不是这样了。在山下湖镇“清湖农业”基地藻类培养房里,郭伟锋指着一排密密麻麻的黄绿色试管告诉记者,别小看这些粉末,包括蛋白质在内,各种成分**搭配,“可以说是专为珍珠蚌定制的一份高品质营养餐。”
营养餐做好了,怎么投喂?“像大棚蔬菜一样**滴管。”在“清湖农业”的信息车间,郭伟锋在电脑上输入一串数字,很快传来“嘀嗒”“嘀嗒”像秒针走动的声音。“这是信号声,一片喂养区有5000只珍珠蚌,每个区域都有信号装置,‘嘀嗒’一声,就意味着5000只珍珠蚌同时吃饱了。”郭伟锋指着窗外的一片水面说,
窗外,是一片清澈的水面,共210亩,养殖130多万只珍珠蚌。与传统珍珠蚌养殖基地不同,水面下管网密布。“营养餐通过管道直接喂到珍珠蚌嘴里。”郭伟锋介绍,这套计算机自动控制滴管喂养成套设备以及相关技术已经获得**专利。
**投喂,使饲料能被珍珠蚌完全吸收利用,做到零排放。更重要的是,珍珠蚌吸收了原有水体里的营养物质,一年后,水体由原来的劣Ⅴ类逐渐改善。今年以来,市环保部门出具的监测数据显示,已连续五个月达到Ⅲ类水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