锔瓷,民间称“毂辘子”,也称“小炉匠”。过去,在农村,锔盘、锔碗、锔大缸,一般都是以生活实用为主,传承的是一种节约意识,而现在工业化发达,各种工业瓷器、金属制品、塑料制品丰富,价格又低廉,家里的瓷盘子、瓷碗、茶具等用具坏了,重新再买,一般不会再去修补了。现在锔瓷,完全是古玩界追求的一种“玩”的文化了。
![]() 唐立果制作了一面三角旗,一面书“金刚钻”,一面书“瓷器活”。唐立果制作了一面三角旗,一面书“金刚钻”,一面书“瓷器活”。
唐立果说,虽然祖辈都干锔瓷,但是到了他爸爸这代,随着铁盆、铁碗,以及塑料盆、玻璃制品的大量出现,和工业瓷器低廉的价格,锔瓷就基本挣不到多少钱了。因此,在他上小学的时候,他的父亲唐修权就带着一家人来到了县城,买了一辆拖拉机从乡下往城里拉石头,开始了新的生计。
![]() 唐立果展示他手工打造的一把锡壶。这把名为“三友硬提梁”的锡壶他设计了一年,用时半个月手工制作而成。曾有美国客户出价15000元,他没有卖。唐立果展示他手工打造的一把锡壶。这把名为“三友硬提梁”的锡壶他设计了一年,用时半个月手工制作而成。曾有美国客户出价15000元,他没有卖。
说起为什么他又重新拾起了父亲扔下不干的行当时,唐立果说,那是缘起于一次看电视。那天,电视节目上说,有一个民国时期的破碗,在上边锔了几个钉子,目前在中国能锔这种碗的人很少了,这个手艺快失传了。
唐立果当时就想,怎么会失传呢?他家世代就是干这个的,只是因为后来挣钱少,才改了行,但是那些工具都还有。因为平时非常喜欢研究锔瓷技艺,从小到大,虽然没有正式为客户锔过瓷,但是爷爷留下的那把“金刚钻”他一直在手,从没有扔下过。于是,他就萌生了用这把“金刚钻”去揽瓷器活的想法。
![]() 唐立果拿着一把弓子说,弓子头上的“如意”是纯铜的,他手工制作,寓意客户把器具交给自己,他要用心修补,客户和自己双方都如意。唐立果拿着一把弓子说,弓子头上的“如意”是纯铜的,他手工制作,寓意客户把器具交给自己,他要用心修补,客户和自己双方都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