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独立设计师
![]() 珠宝鉴定需要长期不断经验的积累。
1995年,上海的*饰行业还没进入市场化,做*饰的都是像上海珠宝*饰加工厂、上海玉器加工厂等国企,老凤祥都还没有崭露头角。
“过去做*饰珠宝就是指金工,不涉及到设计层面。上海有很多小作坊,老师傅把一些经典的、市场接受度比较大的款式收集起来,放在图册里面,让客人选择来制作。”
后来,王增打听到美国宝石学院(GRA)可以学设计,就自己报名到GRA的上海分校学习。要成为一名*饰设计师,除了有基本的设计绘画基础以外,还需要精通宝石鉴定、金工环节,包括焊接等各个制作工序都要会亲自动手。王增就是这样一步步地锻炼过来的。
近两年,珠宝*饰开始个性化,上海交大、同济、上海视觉学院等大学都纷纷开设了珠宝专业。“但这些专业更多的只是一门课,考完试就结束了,没有经过实践。”王增的工作室招过不少珠宝专业的实习生,但操作能力都不强。“这么多学生,*后真正出来做*饰设计很少,更多是进入珠宝销售市场。”
一个女孩,自己开工作室做*饰设计,而且能坚持下来的并不多。“做*饰的一般是男设计师。”王增坦言其中的不易,“但女设计师比较感性,更偏于艺术,而不仅仅是一门生意。”
如今,王增又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伴随着3D建模的兴起,现在很多珠宝设计师都开始用电脑3D技术来起版,先喷蜡模,再做成金属,黄金和石头的比例多少都可以直接算出来,不需要再亲手去画,这对纯手工创作的独立设计师而言是不小的冲击。
“3D建模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了,我也一度在考虑要不要去学3D建模。”王增也有过犹豫,“但是3D建模比较倾向于对称性、规则的设计,如果是很流动的、不规则的图样,电脑做不出来。”
“要画得特别灵动,还是要靠一双手。”痴迷于在那一袭硫酸纸上的涂抹和描绘,王增一直坚持到今天,并乐在其中,“对设计师,技术只是辅助手段,但是作品的艺术观感和手工性还是要靠设计师的灵感和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