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晶体学会、上海联合拍卖和每石文化创意(杭州)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玉石类标准宣贯会暨印石专题展”启幕。活动汇聚了玉石领域的顶尖专家、展出了工艺美术大师的印石佳作,发布了多项玉石鉴定国家标准。 近年来,玉石市场热度攀升,但鉴定标准不一、真伪难辨等问题也困扰着消费者和从业者。为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家珠宝玉石首饰检验集团有限公司等机构联手制定并发布了《寿山石田黄鉴定》《鸡血石 鉴定》《和田玉分级》《南红鉴定》《琥珀分级》五项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为玉石鉴定与市场规范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块田黄石的价值可高达数百万,但如何科学鉴定其真伪与品质?”从纹理特征、矿物成分到微量化学成分,首次为寿山石、鸡血石等名贵玉石提供了“鉴定密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陈涛教授深入解读新标准,在阐述寿山石田黄悠久历史的同时,明确了术语定义,规范了仿制品和相似品的鉴别,根据鉴定特征、项目及方法,从肉眼观察、仪器检测再到产地溯源形成了标准化流程,为寿山石田黄的无损-微损鉴定提供了科学方案。
浙江方圆检测集团严雪俊主任详细描述了鸡血石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指出不同产地鸡血石的特征差异。此外,她还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优化处理方法,如封蜡处理、覆无色膜、染色等,并分享了鉴定方法。该标准的发布将有助于提升鸡血石产业的规范化水平,增强市场信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国家珠宝玉石首饰检验集团专家宋中华则以“玉的语义嬗变”为切入点,梳理了从古至今玉石文化的演变,她认为,标准化不仅保护市场,更是在守护千年文化血脉。
与标准宣贯会同步亮相的印石专题展,堪称“视觉盛宴”。百余件展品中,既有被誉为“石帝石后”的田黄和鸡血石,也有老挝石创新雕刻作品。 展览特别设立“回流文物专区”,清代芙蓉石雕刻《送子观音》等流失海外的珍品首次来汉展出。
据悉,新标准即日起正式实施,全国珠宝玉石质检机构将同步采用。
文章来源:金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