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遗景泰蓝邂逅非遗“中国红”

2025-02-13 09:26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

 农历蛇年春节前夕,当整个京城都沉浸在辞旧迎新的喜庆氛围中时,一处传统工艺与浓郁年味正悄然融合的地方 —— 北京市东城区的北京市珐琅厂(景泰蓝艺术博物馆),吸引了众多目光。1 月 22 日,记者踏入此地,深入探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景泰蓝工艺的独特魅力。

 
非遗迎春,庙会有福 “器”
 
1 月 22 日清晨,记者一出景泰地铁站,沿着景泰路前行,便来到了景泰蓝艺术博物馆,这里也是第十二届景泰蓝皇家艺术庙会的举办地。刚踏入现场,浓浓的节日气息扑面而来。红红的大拱门高高矗立,上面挂满了喜庆的灯笼,一个个 “福” 字点缀其间,满眼皆是热烈的 “中国红”,让人瞬间感受到了春节的热闹氛围。
 
据了解,算上本次活动,景泰蓝皇家艺术庙会已成功举办了十二年。景泰蓝艺术博物馆负责人赵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每年春节前后,我们都会在厂区内举办专场庙会,目的就是为了展示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让更多人了解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与深厚的历史渊源。今年的庙会从大年初二热闹开场,将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 记者在现场看到,景泰蓝艺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忙得热火朝天,紧锣密鼓地布置着庙会现场。珐琅厂总经理董艳娜介绍,本次庙会设置了福 “器” 和葫芦展区,还安排了大师签售活动以及文创衍生品售卖,内容十分丰富。
 
 
 
这场庙会不仅吸引了众多非遗和手工艺爱好者,更让不少年轻人心动不已。截至 2 月 10 日,各类社交媒体上仍有许多人分享着在庙会的现场体验,其中不乏多次前来游览的 “回头客”。
 
守正创新,老树开新花
 
看似 “老古董” 的传统景泰蓝,究竟为何能赢得年轻人的喜爱呢?当记者步入景泰蓝艺术博物馆展厅,立刻被眼前精美绝伦的景泰蓝展品深深吸引。展柜中,罐、尊、炉、鼎等器物整齐陈列,它们以纤细的金属丝勾勒出繁复精美的纹样,再填以色彩斑斓的珐琅彩料,完美呈现出 “金丝为骨、彩釉为魂” 的独特艺术效果。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专职讲解员郑文霞介绍,景泰蓝是我国特有的珐琅工艺,也叫铜胎掐丝珐琅,最初它是从国外传入的,始于元朝,在明代景泰年间盛行起来。由于珐琅釉大多以蓝色为主,所以在民间被称为 “景泰蓝”。这一工艺融合了青铜铸造、陶瓷釉烧、绘画、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多种工艺,曾是备受皇家青睐的 “燕京八绝” 之一。
 
历经数百年沉淀的传统工艺,其精湛的技艺令人赞叹不已。早在 2006 年,掐丝珐琅制作技艺就入选了***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市场需求和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变化,景泰蓝也在传承中不断寻求创新,以更加贴近日常生活的面貌走进了千家万户。在博物馆里,记者看到了各种各样由景泰蓝工艺制作而成的器物,大到装饰画、落地座钟,小到项链、耳环等饰品。郑文霞说:“这些融合了珐琅工艺的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除此之外,我们还与室内装饰、钟表、家居等多个行业展开合作,为许多客户设计过带有景泰蓝工艺元素的装修式样,比如大兴机场和景泰地铁站。”
 
正是这种传统老手艺与新颖设计的有机结合,让景泰蓝这一传统工艺焕发出无限可能,使其既能成为促进邦交的珍贵国礼,又能成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畅销产品。正如国家级非遗项目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钟连盛所说:“创新是景泰蓝传承的永恒主题。我们既要创作具有极高艺术价值、能够引领景泰蓝发展方向的艺术品,也要积极研发贴近生活的实用商品和文创产品。”
 
守护品质,拒绝 “景泰滥”
 
景泰蓝器物精美绝伦,但制作工艺却极为复杂。郑文霞向记者介绍,制作景泰蓝主要有六道基本工序,依次是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要是想要制作得更加繁复精致,比如镶金或银,难度就会更大,工序也会更多。
 
记者实地参观了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在安静的车间里,匠人们的操作台上堆满了铜丝或颜料。有的匠人正将紫铜片精心敲打成瓶、罐、盘等各种器型,这便是制胎工序;有的匠人手持镊子,将细扁铜丝掐成花鸟、山水、缠枝莲等繁复精美的纹样,紫铜丝在他们的指尖灵活翻飞,最终形成如工笔画般细腻的图案,这就是掐丝;还有的匠人正用特制吸管将珐琅釉料小心翼翼地填入掐丝形成的纹样间隙,这是点蓝…… 如此至少经过六道工序后,一件合格的景泰蓝工艺品才得以诞生。北京市珐琅厂的技师们还会进行 “二次点蓝”,通过反复烧制来调整釉色,让成品的色彩更加绚丽夺目。郑文霞强调,景泰蓝的每一道工序都是纯手工制作,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
 
或许正是因为这份匠心独运,以景泰蓝为代表的非遗文化才能够 “圈粉” 众多年轻人。美团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五日,“非遗” 搜索量同比上涨 212%,“非遗体验” 搜索量上涨 387%,“非遗手工” 搜索量上涨 790%,近 4 成非遗搜索者为 “00 后”。
 
然而,在非遗热度不断攀升、市场一片繁荣的背后,却有人趁机 “浑水摸鱼”。记者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现,许多消费者反映自己买到了假的景泰蓝产品,这些大多都是粗制滥造的低质仿制品。业内人士指出,这些不良商家的行为不仅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也极大地影响了这一传统工艺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信任度。
 
郑文霞告诉记者,景泰蓝的价值一方面在于纯手工的精心制作,另一方面在于点蓝环节使用的都是天然矿物质颜料,所以永不褪色。而假的景泰蓝产品大多出自小作坊,为了压缩成本、简化工艺,往往使用劣质材料,比如用镀镍代替镀金,用机器压制代替手工掐丝,用滴胶代替矿物颜料。为此,有业内专家呼吁,应加强对传统工艺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惩处假冒伪劣行为,切实维护非遗产品的质量和声誉。
 
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当景泰蓝遇上 “中国红”,非遗不再仅仅是橱窗里的历史符号,而是变成了可触、可感、可参与的文化盛宴,正在为传统文化书写着全新的篇章。
 
 
文章来源:消费日报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珠宝网无关。国际珠宝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国际珠宝网工作人员删除。

    国际珠宝网客服:0755-25911511

    国际珠宝网
    微信公众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网络110报警服务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513号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授予《可信网站示范单位》
    消息
    官方客服
    反馈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