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的世界里,一种看似诱人至极的 “商机” 悄然兴起:只需在某网络平台注册账号,购入平台上的虚拟玉石,第二天就能加价抛售,倘若再介绍他人购买,丰厚的佣金便会轻松落入囊中。这般只需动动手指,就能 “躺赚” 的美事,仿佛是命运赐予的财富密码,任谁都会忍不住心动,想要跃跃欲试。可谁能料到,这竟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新型网络传销诈骗的 “鸿门宴”。 近期,镇江市扬中法院审理了一起令人瞩目的 “玉石传销” 案件。此案件如一张庞大而隐秘的网,蔓延至 7 个设区市,涉案平台的累计交易金额竟然超过 4.5 亿元,最终,12 名被告均未能逃脱法律的制裁,全部获刑。
![]() 案情回溯
镇江扬中的李先生,作为一名对玉石情有独钟的爱好者,在朋友分享的二维码的 “蛊惑” 下,踏入了这个充满陷阱的玉石销售平台。他满怀期待地下载了平台的 APP,并果断地买下一款玉石。起初,玉石价格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每日都在上浮,李先生心中窃喜,仿佛看到了财富在向自己招手。然而,残酷的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这款玉石根本无人问津。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先生的亏损如滚雪球般迅速扩大,一下子就损失了 10 多万。好在李先生及时醒悟,意识到自己可能深陷骗局,于是毫不犹豫地报了警。这一报警之举,恰似一把利刃,划破了这看似平静的传销黑幕,牵出了一起涉案金额巨大的特大传销案。
李先生报案后,公安机关迅速展开深入侦查。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们发现这个平台 APP 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原来,所谓的玉石交易不过是一个迷惑众人的幌子,平台实则设置了自动溢价程序,其险恶用心便是引诱会员不断发展他人参与投资,从而构建起一个庞大的传销网络。而那些被吹嘘得天花乱坠、价值不菲的 “天价玉石”,其真实成本仅仅只有 200 多元,令人瞠目结舌。
经过详细调查得知,刘某等人委托无锡某科技公司开发了这款极具欺骗性的 APP。这家科技公司不仅开发了这款 APP,还在镇江、无锡、泰州等多地设立了分公司,如同一颗毒瘤在各地扩散,将这套传销运营规则不断复制。该传销组织设置的层级错综复杂,从 4 - 9 级不等,在其蛊惑之下,累计注册会员多达 1100 多人,众多人都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这个传销的泥沼。
法官深度解析
镇江扬中市人民检察院员额检察官王华对该案件进行了详细剖析。他指出,这个平台的盈利模式完全背离了正常的商业逻辑,并非依靠产品的正常销售来获取利润。其手段极为隐蔽,一旦有新会员想要加入这个平台,就必须通过老会员的推荐二维码,这一要求如同一条无形的锁链,将新老会员紧紧捆绑在一起,形成一种利益共生的关系。平台里的商品起挂价令人咋舌,从几千元到 1 万元不等,并且每天都会进行一次交易。交易流程看似简单有序,实则暗藏玄机:上午是紧张的抢购环节,会员们在这个时候纷纷出手,而到了下午则是寄售环节。在寄售时,价格会自动上浮 5%,这看似诱人的 5% 利润分配实则是精心设计的陷阱。其中,仅有 1.5% 会落入会员自己的口袋,而平台主却能从中获取 3.5% 的净收益,平台主通过这种方式不断积累财富,而会员们则在看似有利可图的表象下被一步步诱导深入。
更为可怕的是,只要这个平台能够不断有新人加入,它就如同一个拥有 “不死之身” 的怪物,可以持续生存下去。会员们在利益的驱使下,疯狂地发展人员,逐渐形成一个个团队。当团队的整体业绩达到一定数额之后,团队中的成员便有机会自立门户,自己独立运营一个新的平台,摇身一变成为新的平台主。而成为新平台主后,他们便可以获取新团队成员缴纳的 3.5% 的上架费,这种层层嵌套的利益诱惑,使得平台内的会员们陷入了一种疯狂的交易状态,交易积极性被无限放大,却不知自己正陷入一个无法自拔的传销深渊。
最终,正义的天平开始倾斜,检察机关以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对涉案的刘某等 12 名被告提起公诉。在经过镇江市扬中法院的严谨审理后,法院采纳了检察机关的全部建议,涉案的 12 名被告均被依法判刑,他们必将为自己的违法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而这起案件也为广大民众敲响了警钟,提醒人们要时刻警惕网络上那些看似诱人的 “商机” 背后可能隐藏的陷阱。
文章来源:我苏特稿微博视频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