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见中国:玉器文化与中华文明》

作者:资讯社区服务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

       原标题:玉出山河 以见文明

 
       中华文明历5000多年岁月磨砺,在世界古代诸文明中具有突出的连续性,最能证明这一突出特性的就是玉器。青铜器、陶瓷器、漆器等遗物,大多只在某些历史时期比较发达,但古代玉器出现最早、历代不绝,始终伴随着中华文明前行,在史前和历史各时期均有代表性器物。
 
 
兽首衔环璧玉饰 西汉 图片出自《“玉”见中国:玉器文化与中华文明》
 
  史前玉器如同文化之花,开满中华大地。如凌家滩文化的玉版和玉龟壳、石家河文化的“中华***玉凤”等,在体现区域文化特征的同时,也共同呈现出中华文明的最初面貌。
 
  在青铜文明高度发达的三代时期,玉器亦不遑多让。玉柄形器可能是三代礼制非常重要的标志性物证,镶嵌绿松石的夏代绿松石龙、铜牌饰等,体现出铜玉并用的发达制作工艺;出土玉器多达755件的妇好墓,更是商代玉器的集中展示;到周代,玉器成为人们贴身使用的礼器,诸如“周礼六器”、“六瑞”、组玉佩等,昭示使用者的身份、等级、权力和地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春秋战国时期,而这一时期,有别于礼玉的装饰玉获得蓬勃发展。
 
  秦汉时期葬玉发展到顶峰,以玉衣为代表,将“以孝治天下”的秦汉社会文明清楚地表达出来。此外,玉器仍带有强烈的政治功能,尤以代表皇权、爵位、官位的玉印最为突出,这项功能一直延续至清代。
 
  魏晋隋唐时期的玉器体现出丰富的文明交往内涵。魏晋时期边疆民族进入中原,隋唐时期丝路上交往频繁,这些都为玉器的发展注入新的元素。如隋炀帝墓的十三环金玉蹀躞带、何家村窖藏中的镶金兽首玛瑙杯等,都是文明交流的最好见证。
 
“古稀天子之宝”玉玺 清 图片出自《“玉”见中国:玉器文化与中华文明》
 
       正因为玉器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相伴相随,可以通过玉器观察到几乎每个历史时期的中华文明图景。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珠宝网无关。国际珠宝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国际珠宝网工作人员删除。

    国际珠宝网客服:0755-25911511

    >> 热点图片
    国际珠宝网
    微信公众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网络110报警服务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513号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授予《可信网站示范单位》
    消息
    官方客服
    反馈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