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经理告诉记者,老凤祥*的金银手饰均是做工考究、具有*字印等正规标识,而网上散布的一些推销广告,虽然打着正规*的名号,但却是以次充好的“李鬼扮李逵”。“几天前,也有顾客拿着这种在网上领取的手饰来店内鉴定,但我们发现那种手饰既没有正规标识,而且做工也十分粗糙,无法和实体店内的同款实物相提并论。”王经理告诉记者,当时工作人员也做了实验,结果发现顾客领取的网购手饰经火烤后起泡发黑,而真正的银饰是不会变色的。
“福利”铁定是假市民需防被骗
经过一番走访可以确定,微信疯传的“扫码即领银手镯活动”实际是变相兜售次品货,而基于这一事件,警方是否收到过类似的报警,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又应该如何防止被骗呢?记者随后也采访了公安机关。
![]() “现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手段实施诈骗,更有甚者,他们在二维码里植入病毒,导致市民的个人信息如银行账号、转款等在无意间泄露。”据埇桥公安分局政治处的一位张警官介绍,虽说目前警方还没有接到老凤祥扫码被骗的市民报案,但网络上诸如此类的假消息,也需要市民提高警惕、防止被骗。
他告诉记者,市民在面对这种虚假宣传的内容和图片时,一定不要贪图便宜,不要给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广大市民在微信交流时,不要轻易扫描二维码,对陌生电话中提到牵涉到本人银行卡、资金、中大奖、短信链接等也都不要相信,如发现被骗,应在**时间保留证据及时报警。
国际珠宝网所载文章资料除本站原创外,部分来自书刊或网上共享资料,旨在学习交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