砗磲买卖上万人的生计
潭门镇一家珠宝精品店的店长陈明(化名)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己前两年才开始做砗磲生意,当时是看好砗磲市场,所以专程回来。陈明说,大概是2012年到2013年,砗磲工艺品加工突然在潭门红火起来。自己看到喜欢砗磲工艺品的人很多,市场前景不错,加上当地政府那时正在支持这个产业,所以就结束了在外打工,回到家乡从事砗磲生意。
据陈明介绍,他回来时,当地政府给了砗磲行业很大的支持,“镇里修了更通畅的大路,吸引了更多游客,那时候感觉家家户户的环境都改善了。”潭门本地选择进入该行业的人越来越多,成为上万人的生计所在。
时间到了2015年,当地开始禁止砗磲的捕捞。陈明表示,那时已经有人预料到会有全面禁止的**,但这次“禁售令”真发布了,商户们却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工艺品店“南海一号”的老板林生(化名)不是本地人,他是被砗磲吸引到潭门的。林生说,几年前看到砗磲生意来钱快,他就动了开间砗磲工艺品店的心思。林生表示,他到潭门的时候,这个小镇已经没有多少人打渔了,都在做砗磲的生意,“砗磲一个就能卖成千上万的,这来钱多快啊,谁还去打渔?”
海南省砗磲协会会长曹业科对北青报记者介绍,目前潭门镇共有900多家从事砗磲工艺品买卖的工艺品店,加工作坊大约有150多家,仅去年一年销售额可达30亿。曹业科表示,在潭门从事砗磲相关产业的本地人有2万人,外来人员接近1万人。
此次禁令在潭门镇发布后,只有不到20天给商户清库存,曹业科称,仅他自己的个人损失就已经超过2000万元,整个行业从生产到流通的损失无法计算。
|